自云凌烟露。唐代。李群玉。客有衡岳隐,遗余石廪茶。自云凌烟露,采掇春山芽。珪璧相压叠,积芳莫能加。碾成黄金粉,轻嫩如松花。红炉爨霜枝,越儿斟井华。滩声起鱼眼,满鼎漂清霞。凝澄坐晓灯,病眼如蒙纱。一瓯拂昏寐,襟鬲开烦拏。顾渚与方山,谁人留品差?持瓯默吟味,摇膝空咨嗟。
诗词的中文译文:
客人带来衡山的好茶,送给了我。他说那是凌烟放在露中采摘而来的春茶。茶叶细嫩如松花,珍贵无比。我用红炉烹煮,越人给我斟茶。茶汤中浮起鱼眼般的泡沫,盖满了整个茶壶。清澈的茶汤映照着我早晨的灯火,我病眼如蒙上了一层轻纱。我拿起一杯茶,慢慢品味,心烦意乱的烦恼顿时舒缓。我对着方山和渚水,不知留下了多少杯茶的余韵。我静静地坐着,摇晃着茶杯,空悲寥然。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接收到一位客人送来的衡山茶的情景,诗人以简洁而唯美的语言,表达了对这杯上等好茶的赞美和品味过程中的愉悦,同时也透露出心境的疏离和忧伤。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茶叶的品质和制作过程,展现了茶的珍贵和美好。诗人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茶的细腻和独特之处,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茶叶的清香和滋味。诗中间隔插入了一些意象,如红炉、鱼眼泡沫等,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品味茶叶时的心境。整首诗节奏抑扬顿挫,音韵和谐,给人以悠远的感受。同时,诗中简洁的表达方式和意境的转换,也凸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疏离和忧伤。整体上,这首诗既有描述茶的美丽场景,又蕴含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既是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也是一首表露内心感受的诗。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李群玉。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