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得以终身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不出门》,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uàng dé yǐ zhōng shē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弥月不出门,永日无来宾。
食饱更拂床,睡觉一嚬伸。
轻箑白鸟羽,新簟青箭筠。
方寸方丈室,空然两无尘。
披衣腰不带,散发头不巾。
袒跣北窗下,葛天之遗民。
一日亦自足,况得以终身
不知天壤内,目我为何人。
()
出门,来宾,睡觉,嚬伸,轻箑,方寸,方丈

诗词:《不出门》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弥月不出门,
永日无来宾。
食饱更拂床,
睡觉一嚬伸。
轻箑白鸟羽,
新簟青箭筠。
方寸方丈室,
空然两无尘。
披衣腰不带,
散发头不巾。
袒跣北窗下,
葛天之遗民。
一日亦自足,
况得以终身。
不知天壤内,
目我为何人。

中文译文:

一个月不出门,
整天没有客人来。
吃饱了还拂床,
睡觉时一皱眉。
轻轻的帷帐像白鸟的羽毛,
新铺的席子像青色的箭竹。
方寸间只有方丈大小的房间,
空空荡荡连一丝尘埃也无。
披着衣裳,腰间没有系带,
散着头发,没有戴头巾。
光着脚丫坐在北窗下,
像是葛天的遗民。
一天过得也自在,
何况能终身如此。
不知道在天地之间,
有谁视我为何种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白居易一个月不出门、整天没有客人来访的生活状态。诗中表达了一种自足、自在的心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和个人状态。

诗中的意象描写细腻而生动,例如用帷帐比喻轻盈如白鸟的羽毛,用新铺的席子比喻清新如青色的箭竹。这些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诗人以简朴的姿态描述自己的生活,他不系腰带、散发头发,坐在北窗下光着脚丫,仿佛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遗民。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对繁琐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一日亦自足,况得以终身。不知天壤内,目我为何人。”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享受着每一天的自在和宁静,对于天地之间的人生意义却有所思考和追问。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思考和对于个人存在意义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