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怜鬓雪繁。唐代。白居易。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每因悲物故,还且喜身存。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
《六十六》诗词的中文译文:
七十欠四岁,此生那足论。
每因悲物故,还且喜身存。
安得头长黑,争教眼不昏。
交游成拱木,婢仆见曾孙。
瘦觉腰金重,衰怜鬓雪繁。
将何理老病,应付与空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自己年纪老去的感慨为主题,表达了对衰老和人生的思考。
诗人首先提到自己七十欠四岁,表示自己已经到了年纪很大的时候。然后他说此生那足以评论什么,意思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无法用言语来衡量。
接下来,诗人说每次因为悲伤而感到有所损失,但同时也为自己还活着而感到喜悦。这揭示了诗人尽管经历了许多悲伤和失去,却依然珍惜生命并感到庆幸。
诗人接着表达了对年轻的渴望。他希望自己还能保持黑发、不让眼睛昏花,希望能保持健康和充满活力。这显示了诗人对年轻时代的向往和对衰老的不满。
然后,诗人描述了自己的社交圈和家庭生活。他说和朋友们相处成了形同拱木,意思是友情已经相互依赖、关系紧密。他还提到自己有孙辈的婢仆,显示了自己已经是家族的长辈了。
最后,诗人探讨了如何应对老年和疾病的问题。他感叹自己瘦弱的腰身承担着沉重的责任,他也同情自己变白的头发。最后他问自己如何应对老龄和疾病,是否应该追求出家与世隔绝的生活。
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以及对年轻、健康和社交关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老年和疾病所带来的困境的思考和疑惑。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对生命的思索和对人生价值的探讨。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