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莎青靡靡。唐代。白居易。七月一日天,秋生履道里。闲居见清景,高兴从此始。林间暑雨歇,池上凉风起。桥竹碧鲜鲜,岸莎青靡靡。苍然古磐石,清浅平流水。何言中门前,便是深山里。双僮侍坐卧,一杖扶行止。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七月一日作
七月一日天,秋生履道里。
闲居见清景,高兴从此始。
林间暑雨歇,池上凉风起。
桥竹碧鲜鲜,岸莎青靡靡。
苍然古磐石,清浅平流水。
何言中门前,便是深山里。
双僮侍坐卧,一杖扶行止。
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
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七月一日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诗人在七月一日的清晨,步行在道路上,感受到初秋的气息。他在宁静的居所里,欣赏清新的景色,心情愉悦。林中的雨已经停歇,池塘上吹来了凉爽的风。桥上的竹子翠绿欲滴,岸边的芦苇摇曳生姿。身后是苍翠的古石,眼前是清澈平静的水流。诗人感慨虽然自己身处城市中,看到的景色却如同深山中一般,宁静而美好。诗人侍立左右的仆人,一根拐杖扶持着行动。他们饥饿时闻到麻粥的香味,口渴时体会到云汤的美味。这些是诗人平生所喜爱的食物,而今天却都在这里。除此之外,诗人已经没有其他的思绪,心已经沉浸在市朝的事务中了。
通过这首诗,诗人将自己置身于宁静、美好的自然中,感慨着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在烦忧和繁杂的世事中,诗人寻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满足。这首诗以简洁而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新宜人的画面,抒发了对纷扰世事的烦恼及对自然景色的醉心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珍惜,传达了一种从自然中获得思考、放松和慰藉的心态。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