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闻紫芝草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仙娥峰下作》,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xiāng wén zǐ zhī cǎo,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
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
参差树若插,匼匝云如抱。
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
青崖屏削碧,白石床铺缟。
向无如此物,安足留四皓。
感彼私自问,归山何不早。
可能尘土中,还随众人老。
()
参差,渴望,紫芝

诗词:《仙娥峰下作》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我为东南行,始登商山道。
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
参差树若插,匼匝云如抱。
渴望寒玉泉,香闻紫芝草。
青崖屏削碧,白石床铺缟。
向无如此物,安足留四皓。
感彼私自问,归山何不早。
可能尘土中,还随众人老。

中文译文:
我行走在东南方向,初次踏上商山之路。
商山有无数峰峦,我最喜欢仙娥峰。
参差不齐的树木仿佛插在其中,云雾环绕仿佛拥抱。
渴望饮上寒冷的玉泉水,闻到香气飘荡的紫芝草。
青崖陡峭得像削成的碧玉,白石铺成的床上铺着细薄的丝绸。
世间再没有像这样的景物,足够使仙人都留连不舍。
深感自问,为什么不早日归山。
也许在尘土纷扬的人世间,也会如同其他人一样逐渐老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以描写登临商山的景色和表达对归山的思念为主题。

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东南行的情景,开始踏上通往商山的道路。商山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山上峰峦众多,其中的仙娥峰是诗人最喜欢的。诗人用形容词"参差"来形容树木的分布,仿佛插在其中,云雾环绕仿佛拥抱,给人以山景的壮美感受。他渴望喝到寒冷的玉泉水,闻到紫芝草的香气。这里描绘了山中清凉的泉水和芳香的花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仙娥峰的景色,青崖陡峭如削成的碧玉,白石铺成的床上覆盖着细薄的丝绸。这是对山中景色的进一步描绘,以青崖和白石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样美景的珍惜和留恋之情。他感慨地说,再也找不到像这样美丽的景物了,足以使仙人都舍不得离去。然后,他自问为什么不早日归山,表达了对归山的向往和思念之情。最后两句则传递出一种现实的忧虑,即在尘土纷扬的人世间,也会如同其他人一样逐渐老去。

整首诗以描绘山中美景和表达对归山的思念为主题,通过对山中景色的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人也透露出对人世沧桑和时光流转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忧虑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这首诗通过美丽的山水描绘和情感表达,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意境,引发读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它展示了唐代文人对山水意境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抒发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慰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