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在山中时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夏日独直,寄萧侍御》,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rú zài shān zhōng shí,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
宪台文法地,翰林清切司。
鹰猜课野鹤,骥德责山麋。
课责虽不同,同归非所宜。
是以方寸内,忽忽暗相思。
夏日独上直,日长何所为。
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
形委有事牵,心与无事期。
中臆一以旷,外累都若遗。
地贵身不觉,意闲境来随。
但对松与竹,如在山中时
情性聊自适,吟咏偶成诗。
此意非夫子,馀人多不知。
()
文法:1.文词、文句的结构规则。2.文书法令。
猜课野鹤:鹤居林野,性孤高,常喻隐士。比喻人品出众。
不同:1.不一样。《文选.枚乘.上书重谏吴王》:「秦卒擒六国,灭其社稷,而并天下是何也?则地利不同,而民轻重不等也。」《儒林外史.第一回》:「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2.不答应。3.意见不和。《后汉书·孔融传》:“﹝融﹞与中丞赵舍不同,託病归家。”
同归:同归,有同样的结局或目的。
非所宜方寸:(名)一寸见方。②(量)平方寸。③(书)(名)指内心;心情:~大乱|别乱了~。
忽忽:(形)①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离开杭州,~又是一年。[反]悠悠。②(书)形容失意或迷惘:~如有所失。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在这首诗中,白居易表达了自己在夏日独自登高时的心情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夏日独自登高,寄给萧侍御。宪台有文法之地,翰林清晰精密。鹰猎学习野鹤的飞行,骏马的美德责备山麋。学习的责任虽然不同,但最终都归于不适宜。所以在我心中,突然涌起相思之情。夏日独自登高,白天变得很长,不知道该做什么。心境宁静无他念头,虚静是我的良师。外形委身有事牵绊,内心无事期待。思绪一片空旷,外界的烦恼都像被遗忘了。身处其中,感受到大地的宝贵,心意安闲随境而来。只要对着松树和竹子,就像置身于山中时一样。情感和性格得到了自由的发泄,吟咏也偶尔成为诗篇。这样的想法并非只有圣贤才明白,其他人很多都不了解。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夏日登高时的心境和思考。诗中的“宪台有文法之地,翰林清晰精密”指的是作者身处官场,处事严谨,对待文书有一套严格的法则。而“鹰猎学习野鹤的飞行,骏马的美德责备山麋”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卓越和美德的态度。作者认为,虽然人们追求的目标不同,但最终的归宿都是不适宜的,暗示了世事无常、人生无常的哲理。

诗中的“忽忽暗相思”揭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他在登高时忽然感到思念之情涌上心头。而“日长何所为”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时间的无奈和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度过漫长的夏日。

接着,诗中出现了“澹然无他念,虚静是吾师”这样的描述,表明作者在登高时能够抛开繁杂的思绪,沉浸在宁静的境界中,寻求内心的安宁与自我修养。

诗的后半部分着重描绘了作者在登高过程中的心境变化。外在的形态和责任使他感到牵绊,但内心却期待着无事的宁静。他的思绪逐渐空旷,忘却了外界的纷扰。他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大地的珍贵,内心变得安闲随和。他与松树和竹子对话,仿佛置身于山野之中,情性得以舒展,吟咏也偶尔成为诗篇。

最后,作者指出这样的心境并非只有圣贤才能理解,一般人很难领悟其中的意义。这句话提醒读者,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需要通过对诗的深入理解和感悟才能真正领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登高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在官场忙碌之余对内心追求宁静和自我修养的渴望。作者通过与大自然的亲近和对心境的调适,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宁静与自我体悟的哲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世事无常和个人追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