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阳

得道阳朗读

《得道阳》是元代诗人王哲的作品,描绘了人生追求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的主题。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得道阳》中文译文:
七月庚辛海水深。
一轮明月运天心。
饭熟须知薪趁火,
衣成不离线因针。
修就无为七宝身。
还令当日到如今。
白虎吼时频擒捉,
黑龟行处转思。

诗意和赏析:
《得道阳》以自然景物和修行境界为基调,表达了追求道德修养和内心升华的人生意义。

诗的开头描述了七月天海水深远,暗示了修行之路的广袤无垠。紧接着,一轮明月运转于天空,象征着道德的光芒照耀人间,指引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道路。

诗中提到饭熟须知薪趁火,衣成不离线因针,表达了修行的勤奋与持之以恒的态度。正如做饭需要及时添加柴火,衣服成型需要依靠针线,修行也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

修行的目的是达到无为的境地,使自己成为宝贵的存在。七宝身是佛教中的象征,代表了充满智慧和无尽光明的境界。诗中的修就无为七宝身表达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描述了白虎吼时频繁捕捉的场景,以及黑龟行处转动思绪的情景。白虎和黑龟在道教中分别代表着威猛和沉稳,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形象,诗人表达了修行者需要在各种境遇中保持冷静思考,抓住机遇并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整首诗以简练而精炼的语言传达了修行的道理和人生的智慧。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以意象的方式引领读者思考人生的真谛,并鼓励人们在修行过程中持之以恒、不断进取。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王哲朗读
()

猜你喜欢

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
举头天外看,谁是个中人。
()

逸人最爱冯虚阁,手弄丝桐自酬酢。清安身世甘寂淡,富贵交亲供谀噱。

天空境静初按谱,掩抑悲凄更丰约。淙淙岩背堕春泉,历历林梢下秋箨。

()
绿上枝头事已非,江湖摇落欲安归。
诗人揣世秋来叶,祝取风前一处飞。
()

双燕应怀旧主人,巡檐缉垒往来频。却嗟老圃春光暮,黄蝶纷飞过别邻。

()
白云深处葺茅庐,退隐衡门与俗疏。
一洞晓烟留水上,满庭春露落花初。
闲看竹屿吟新月,特酌山醪读古书。
穷达尽为身外事,浩然元气乐樵渔。
()
天心惟助善,圣迹此开阳。
——段成式
载恐雷轮重,縆疑电索长。
——张希复
()
走敌存亡义有余,全由雄勇与英谟。
但如公子能交结,朱亥侯嬴何代无。
()

苦行凡心绝,休粮道气清。斋惟供弟子,食不乞王城。

已觉形骸幻,能令香味轻。云游经处处,不用载瓢行。

()
春入花梢红欲半。
水外绿杨,掩映笙歌院。
霁日迟迟风扇暖。
天光上下青浮岸。
()
拂曙启荒扉,雪照兰林莹。
迥榭眺氛氲,层原阅弥亘。
春动鸟数声,晴开烟一径。
欲访垂纶人,悠然五湖兴。
()
石扉深锁一龛云,未必人间只履存。
持钵欲寻刘道者,镆铘不住刻舟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