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感事二十六首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朗读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是宋代诗人邵雍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名利从来本任才,
行人不用苦相猜。
壶中日月长多少,
闲步天津看往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态度,以及对天津繁华景象的观察和思考。作者认为名利是与个人才能相关的,而行人无需费心去猜测别人的才能。另外,作者通过比喻壶中的日月,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变幻,以及人们对于时间的感知。最后,作者以闲步天津观察人来人往的景象,表达了对于社会和人世间的冷静观察。

赏析:
1. 淡泊名利:诗中的第一句"名利从来本任才"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态度。邵雍认为名利是与个人的才能和本性相关的,不需要刻意追求。这种淡泊的心态反映了作者超脱尘世的态度,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实现。

2. 行人不用苦相猜:第二句"行人不用苦相猜"表明作者认为无需费心去猜测别人的才能。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人们过于关注他人名利的现象的反思,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专注于自身的发展,不要过分纠结于他人的成就与失败。

3. 壶中日月长多少:这句诗采用了隐喻的手法,将日月比喻为壶中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变幻。这一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对时间的思考和对生命短暂性的感悟。

4. 闲步天津看往来:最后一句"闲步天津看往来"描绘了在天津闲逛的景象,观察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于社会的冷静观察和思考,展示了他对人世间的洞察力。

总的来说,邵雍的《天津感事二十六首》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态度和对社会现象的冷静观察,同时通过隐喻和描写展示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富有哲理和深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日暮刺船行,思君隔江水。道旁轻薄儿,看侬若桃李。

妾住江水南,君去江水北。愿要作长桥,双飞复双宿。

()
湾头分手盈盈步,潜约到西湖住。
苏小门前芳草渡。
依稀曾记,小楼深巷,尽是销魂处。
到来忽下前溪路,月黑频催送柔橹。
()
安乐窝中诗一编,自歌自咏自怡然。
陶鎔水石闲勋业,铨择风花静事权。
意去乍乘千里马,兴来初上九重天。
忺时更改三两字,醉后吟哦五七篇。
()
秦秦何处乐,独自托孤枝。
玉粒知无分,清风也自戏。
()

程子精微谈谷种,谢公近似喻桃仁。
要须精别性情异,方识其言亲未亲。

()

道人不爱色,而爱闻清香。方春谢凡卉,凌晨玩孤芳。

以兹兰蕙质,种彼葵藿场。常恐乱微馥,采采归幽房。

()

火炽扑难灭,波颓防亦倾。镜中新白发,三物总无情。

()

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地,终被笑妖红。

()

此日还初度,葵榴照绮筵。鲲鹏聊息翼,犬马渐增年。

贾傅书难上,终童策浪传。平生四方志,览镜一茫然。

()
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
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

五十江城守,停杯一自思。头仍未尽白,官亦不全卑。

荣宠寻过分,欢娱已校迟。肺伤虽怕酒,心健尚夸诗。

()

鳣堂廿载番山月,两照先生自此征。柳面和风随去棹,壁池新雨对长檠。

贞心老柏犹撑古,雅操寒梅独著清。都下本来文物盛,好从先进育群英。

()

新命起高眠,江湖空浩然。木衰犹有菊,燕去即无蝉。

分察千官内,孤怀远岳边。萧条人外寺,暌阻又经年。

()
苍崖韫白璧,欲上渺无路。
但照太史占,虹气贯寳婺。
()
桑柘阴中数亩村,病多终日厌昏昏。
忽传寄我道间作,径欲过君竹下门。
坐看诸公上台省,谁知陶令在田园。
文章勋业元难并,未易轻为得失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