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陈同甫抱膝亭》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稻粱不难谋,轩冕亦易得。
在社会中,谋取温饱并不难,高官显贵的地位也并非难以获得。
胡为抱膝翁,恻恻复恻恻。
为什么要像一个老人一样抱膝而坐,悲伤的情绪不断涌上心头。
秋风堕碧梧,凤鸟去无迹。
秋风吹落了碧梧树上的叶子,凤鸟离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愁吟草际蛩,儿女泪盈臆。
忧愁的吟唱在草丛中回荡,儿女的泪水充满了胸怀。
忽然一长啸,孤响起空寂。
突然发出一声长啸,寂静的空气回荡着这孤独的声音。
令人识雅颂,一唱三叹息。
这首诗使人们领悟到高雅的赞美之美,一唱之下,引发三次叹息。
室庐在路傍,耕凿在民籍。
房屋在路旁,田地开垦在平民的户籍上。
行人听笑语,稚子共眠食。
行人们听着欢笑的声音,幼童们一起入眠共进晚餐。
读书果何罪,须发又半白。
读书获得了何等的罪过,须发已经半白了。
此意太劳劳,此身长抑抑。
这种思绪太过烦忧,自己的身体也变得沉闷压抑。
抱膝且不可,出门更何适。
暂且保持抱膝的姿势,那么更无法适应外界的变化。
但勿问门外,蓬蒿若干尺。
却不要去问门外的事情,门外只有几尺高的蓬蒿而已。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和个人境遇的思考与感慨,揭示了人生中的苦闷与无奈。在温饱和地位容易获得的外表之下,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与迷惘透露出来。他用秋风、凤鸟等意象,表达了短暂和无迹的含义,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诗中呈现出抑郁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懑和无奈。最后,作者呼吁读书、追求知识,并提出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暗示了对于人生困境的思考和对社会价值观的质疑。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深切思考,引发读者对于生活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