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鉴赏

原文

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
家风知在否,後生恐难保。
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
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
此翁终可信,明月耿怀抱。
从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

赏析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
家风知在否,后生恐难保。
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
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
此翁终可信,明月耿怀抱。
从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

诗意:
这首诗以对话形式,描绘了苏辙与子瞻、陶渊明的交流。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后代子孙的忧虑以及对传统家风的关注。同时,通过引用陶渊明的诗句,诗人表达了对先人智慧的敬仰和追随。

赏析:
这首诗以苏辙与子瞻、陶渊明之间的对话为主线,以对家国的思念和对家风的忧虑为主题,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传统价值的关注。

首先,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归属感和思念之情。故山虽然回到了,但昔日的遗老已经不再,这种变化让诗人感到深深的遗憾和伤感。

其次,诗人关注家风的传承和后代子孙的命运。诗中提到诗人是否能够继承家风尚未确定,后代子孙的未来命运也让诗人感到担忧。

接着,诗人引用陶渊明的诗句来表达对先人智慧的敬仰和追随。诗中提到老翁(指陶渊明)曾经写过泥土干涸的诗句,而现在冬天却涌现出泉水,瓶瓮中的水源络绎不绝。这种景象让诗人相信陶渊明的智慧是可信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

最后,诗人以自己的先人为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智慧的推崇。诗人认为,从自己的先人的游历中,怎么可能不听闻到这些道理呢?这表明诗人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习,来指引后代子孙的成长。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对故乡、家风和传统智慧的思考和关怀,展现了苏辙对传统价值的追求和对后代子孙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