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出东门》是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
每天早晨我都去东门,漫步在东城游玩。
城门抱关卒,笑我此何求。
城门守卫关上了,他们笑我追求何事。
我亦无所求,驾言写我忧。
我也无所追求,只是用文字表达我的忧愁。
意适忽忘返,路穷乃归休。
意念随意而来,忽然又忘却,走到尽头就返回休息。
悬知百岁后,父老说故侯。
谁能预知百年之后,老者们说起过去的名士。
古来贤达人,此路谁不由。
自古以来,有才德的人,都会经过这条路。
百年寓华屋,千载归山丘。
百年住在华丽的房子里,千载归于山丘。
何事羊公子,不肯过西州。
为何羊公子(指自己)不愿前往西州。
这首诗词以苏轼的个人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他每天早晨都去东门,不为别的目的,只是想散心游玩,享受自由自在的时光。然而,城门的守卫却嘲笑他,认为他这样做没有追求。苏轼则表示自己并不追求什么,只是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忧愁。他的思绪很快转移,忘记了自己的忧愁,走到路的尽头就返回休息。接着,他提到人生的无常,谁能预知百年之后,老者们讲述过去的名士。他强调自古以来,有才德的人都会经过这条路,这是一种必然。最后,他自问为何自己不愿前往西州,可能是在思考自己对于人生的选择和归宿。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苏轼的日常景象和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独特思考。他以自己的经历为切入点,探讨了追求与宁静、人生的无常和选择的问题。诗词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同时,通过城门守卫的嘲笑和老者的讲述,展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长久流转,传递了一种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整首诗词以苏轼独特的视角和感悟,给人以启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