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赠宣义大师英公鉴赏

原文

昔岁高名动九重,衡山别后碧云空。
紫袍亲受龙墀上,白足频登虎殿中。
小篆每轻秦相法,隸书犹鄙晋臣功。
多才多艺如师少,当世群贤尽嚮风。

赏析

奉赠宣义大师英公

昔岁高名动九重,
衡山别后碧云空。
紫袍亲受龙墀上,
白足频登虎殿中。

小篆每轻秦相法,
隸书犹鄙晋臣功。
多才多艺如师少,
当世群贤尽嚮风。

中文译文:
向宣义大师英公赠诗

曾在高位名动九重,
离开衡山,碧云空空。
紫袍亲自受封于龙墀上,
白足频繁登上虎殿。

我的小篆笔法,常被轻忽,
我的隶书功力,反而不如晋朝臣子。
你拥有多才多艺,如同年少时的师傅,
在这个世上,群贤之中,你是无人能及的风云人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李若拙向宣义大师英公致敬的作品。宣义大师英公是宋朝时期的一位大师级人物,他在文学、政治和学术上都有显著成就。作者通过表达对宣义大师的敬佩之情,展现了他在当时社会的特殊地位和令人钦佩的才华。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宣义大师离开衡山后,归隐于世的场景,衡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一个隐士修行的地方。紫袍代表皇权的尊贵,龙墀和虎殿代表官位的高升,这两句表达了宣义大师曾经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的辉煌。

第三、四句则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其他学者对宣义大师的羡慕和敬佩之情。作者自谦自己的小篆和隶书不如宣义大师,而且隶书甚至不如晋朝的臣子们。这一表达体现了作者对宣义大师才华卓越的赞叹,也暗示了在当时的学者中,宣义大师是无人能及的。

诗的最后两句总结了宣义大师的多才多艺,比喻他就像年少时的师傅一样,引领当世的众多才子。这个比喻也表达了宣义大师对后辈的悉心教导和引领。

整首诗以叙事和赞美的方式,向宣义大师英公致敬。通过表达对宣义大师的崇敬和羡慕之情,以及对他才华的赞赏,诗意深沉且具有亲切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时学术和政治的氛围,以及宣义大师在其中的独特地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