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倒也是,铝这个字,据说实际上是西方音译过来的,原本是没这个字的。
2、康乃馨,是香石竹的音译名称,为石竹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
3、英文人名和地名很多时候都是相当的有趣,也很容易理解,音译过来的话,基本上看不出什么名堂,若是直接从字面意思去理解的话,那就容易多了。
4、同样的中文音译用北京话、福建话、广东话等等念起来都很不一样,并且每一种念法都会随著岁月而演变。
5、弥勒菩萨弥勒是梵语的音译,弥勒为姓,意译慈氏。
6、赛璐珞是一个音译词,即硝化纤维塑料,俗称假象牙。
7、“喇喇蛄、哈士蟆”之名,都源自满语,为音译词。
8、我在深圳的公交汽车上听用英语报站名时把“文体中心”直接用音译的形式报出来,我觉得非常别扭认为那样不合理。
9、的音译,至于是什么意思,我怕和谐,就不说了,有好奇心的可以自行百度领悟……
10、图为火炬手育迪手持火炬传递新华社记者安治平摄。
11、“爱色尼”是英文音译希腊。
12、就在上月末,俄方邀请日本驻南萨哈林斯克总领事小池孝之参加关于投资两国争议岛屿的会议,遭到拒绝。
13、音译成阿尔托莉雅更好一点,所以正文中一直使用的阿尔托莉雅。
14、你听科锐哲这个名字就很洋气,怎么听怎么像是哪个单词音译过来的。
16、具体说来,就是地名中的专名部分一般音译,而地理通名部分一般意译。
17、现在,两个女孩在上海的泰康路开了一家牛绒纺织品的专卖店,名字叫,就是藏文牦牛的音译。
18、这个样例代码显示任何语言的输入都被音译为拉丁字母并规范化。
19、毕摩为彝语音译,毕为念经之意,摩则指有文化知识的长者。
20、这些翻译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类音译、直译、调整、意译。
22、是眼前西夏将军的名字,音译到中原话里是这四个字,要说这“不吉”。
23、清朝光绪年间到民国初年,满族姓氏出现了大量改用汉姓的变化,有的以满姓字头音译为汉姓,高佳氏就改为高氏。
25、涅槃,印度梵语音译作泥洹,旧译作灭、寂灭、不生、无为等,新译作圆寂。
26、青霉素的音译)就是针对各种病菌感染的“万应灵药”。
27、音译词是层次最低的一种外来词,它们常常成为外来词定型过程中的初级形式、过渡形式。
28、在翻译过程中,译名室强调的是“音译为主、名从主人、约定俗成”原则。
29、一词为古印度语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30、按照韩国远洋渔业协会官员金宪泰。
31、另外,还包括各种具体翻译方法,诸如纯音译、音译意译结合法、缩减法、增加法、词性转换法、结构转换法和归化法。
32、火焰之河?音译弗莱格桑河,系冥界五河之一。
33、其次,日语或朝鲜语多为平舌音,而且不像汉语有四声变化,把这些国家的名字准确音译成中文是非常困难的。
35、店的名字叫馋猫,前一段时间又被音译成“禅”,最近它又多了一个名字,叫“爱国窑”。
36、科技英语专业术语的零翻译主要表现为音译和移译。
37、由于英国人对配音译制片有强烈的偏见,外语影片放映时常常配有英文字幕加以说明。
38、不过也并不是直接就把夏阳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而是通过精灵语的音译,音译成自己的名字,通过音译,夏阳应该读作道莲。
39、在汉语植物音译外来词释名中常常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解释。
40、原以为,“弹指”“刹那”都是我们老祖先自己创造的词语,没想到,这二者其实都是从印度佛家语中音译过来的,是印度的一个计时单位。
41、朱颜鹤发的朱,卓尔不群的尔,雍容典雅的典,虽是音译,却十足的中国味道,可谓既达且雅。
42、我们也想把每一个外国国名,按照它的发音,把它们音译成孟加拉文。
43、音译是指利用非常接近的语音将文字从一种语言转换成为另一种语言。
44、它支持多文化姓名搜索,能够消除姓名音译造成的含糊和不一致。
45、她计划在家里待几天就出发去萍乡(音译)——离村子最近的城市,她的男朋友在那里做理发师。
46、但在北京经营一家租赁小飞机和培训飞行员公司的曹伟(音译)说,中国还有几百架没注册的私人飞机,他们都“黑飞”。
47、该项目的一名女销售员杨敏(音译)说,“对于这些公寓,我们一点也不打折,照样卖得很好”。
48、瑞银证券经济学家王涛(音译)说:“存在某种重新平衡的迹象。”
49、如今,英格兰东部欧盟议员罗伯特?斯德第(音译)邀请她前往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议会做口译员,实现了她的梦想。
50、报道援引陈庆伟(音译)警官的话说,这些夫妻都是由丈夫外出工作而妻子就通过出售他们的孩子获得金钱。
51、段凤(音译)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她和男友在一起已经有三年时间了,但今年九月她的男友将去加拿大求学。
52、当胡静(音译)第一次和她大学男朋友尝试做爱时,就遇到了技术方面的难题。
53、因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胡必量(音译)认为,如果农村收入(其中包括了农民工的收入)今年确实能够增加的话,这或许还是个“好消息”。
54、正如《华尔街日报》李元(音译)指出的那样,对上海这次鞠躬最初的评论勉强积极。
55、专栏作家李宏(音译)在《人民日报》的英文版网页上写到,“虽然我们可以喝着啤酒来欢呼,但是这个国家却没有理由洋洋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