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倏作的诗词

晴春载酒小徘徊,倏作冲泥冒雨回。毕竟山灵嫌俗驾,即今还殷阿香雷。
()
倏作三年别,才堪一解颜。楼孤带清洛,林缺见巴山。五月池无水,千年鹤自还。白鸥没浩荡,爱惜鬓毛斑。
()
午窗山鸟来,乍起倦无力。游飙素帷翻,急雨银箭直。初添地气爽,倏作檐甍黑。炎气骤失势,庭树或改色。我虽非农夫,情亦欣稼穑。养气徒浩然,抱痾苦偪侧。所幸风雨时,得收黍与稷。啸歌浊酒前,可以写胸臆。
()
岁晏苦风雪,旷野寒峥嵘。湿薪烧枯棘,距刺相拿撑。浓烟久伊郁,微焰方晶荧。津津膏乳涨,中有蚯蚓鸣。蓬蒿掇快炬,倏作飞灰轻。馀暖未及惬,睫泪先已盈。幸有邻家酒,时浇肌粟平。
()
江湖归亦好,朋友恨相疏。倏作三年别,才通一纸书。诗盟谁是主,世道正愁予。若见王都督,烦君问起居。
()
悟了空王法,乾坤任去留。偶为双径住,倏作九莲游。月冷金台夜,风生玉沼秋。乡关楚江上,谁为话踪由。
()
旌阳昔屠蛟,勋塞天宇大。涵淹此遗种,千岁不悔过。良苗蔚怀新,倏作渺茫堕。懦夫愧鼻祖,无策祗愁卧。勇哉韩退之,切齿鳄为祸。雄词坐以逐,岂必劳{左占右刂}剁。有如卫承我,经物谁能涴。清泉复化土,鱼鳖枯到剉。从今仕执珪,先已最郡课。
()
《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典论·论文》选段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诗品序》选段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与元九书》  选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题画》画竹题记一则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人间词话》三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