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宋代。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翻译
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注释
①鹧鸪天:小令词调, 双片55字, 上片四句三平韵, 下片五句三平韵。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②些(sā):句末语助词。
③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④暮鸦:见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这里隐括其句。
⑤青旗:卖酒的招牌。
⑥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 ”“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词中用了反衬手法,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诉苦),下句说明“诗可以兴”(鼓舞兴起)。
词人发现和捕捉农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风光景物和生活情境,运用清新明快的笔调、素净淡雅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意象鲜活、层次清晰、生机盎然的图画, 给人以丰富的美感享受,进而触发出心弦的共鸣。
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乡村生活欣赏流连对上层社会鄙弃故作此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过耆阇寺。清代。朱景英。黄叶声中蜡屐双,来寻初地背秋江。穿蹊诘曲行香篆,隔树微茫见佛幢。西笑人回尘堁梦,南朝僧老雪霜降。六时钟磬三生路,趁听松关雨后淙。
昭庆法坛经几戒,净慈禅院若为参。藕居花发何年盛,虎跑泉分孰处甘。
多少僧存灵隐寺,有无人到紫阳庵。两高峰顶谁常住,拟欲从师一一谈。
往日客钱塘住西湖颇久湖上山水丛林之胜至今犹形梦寐因缙上人来喜而问之二首 其二。明代。王慎中。昭庆法坛经几戒,净慈禅院若为参。藕居花发何年盛,虎跑泉分孰处甘。多少僧存灵隐寺,有无人到紫阳庵。两高峰顶谁常住,拟欲从师一一谈。
癸丑四月得迪吉弟捷南宫报时避兵居乡。清代。陈静英。扰扰干戈里,惊闻此好音。不胜家国感,喜极反沾襟。
棣萼联辉楼。明代。程敏政。东阁有高楼,为问谁所营。人言蜃湖裔,家声重蚺城。环居数百指,中有三弟兄。相将若鼎峙,敦此手足情。朝读楼上书,埙篪日和鸣。夜宿楼下床,共被如姜生。坐令阋墙者,望望惭分荆。贤哉太史氏,华榱揭新名。斯人去已远,友义垂休贞。子孙袭遗矩,学祖龙门程。感彼棠棣花,春风益敷荣。我昔会宗谱,君家实同盟。荏苒十六年,老大嗟尘缨。蓉峰翠如染,星水涵空明。何时一登眺,揽衣坐前楹。对花说往事,载赋鸰原行。
忆家园廿六首 其十 樱桃。明代。顾清。花发园亭记别离,忆花又过别离时。赤瑛盘上筠笼里,各自伤心各自知。
遇客。明代。张元凯。菰芦握手笑称雄,草绿吴山一亩宫。夜雨忽添泉溜下,春风犹散鸟言中。巾从栗里时时湿,甑在莱芜日日空。岂是敬通孤立意,孝标今已拟三同。
宾于席上徐霞话旧。明代。王彦泓。重见徐娘未老时,蕙兰心性玉风姿。不忘杜牧寻春约,犹诵元稹纪事诗。时世妆梳浓淡改,儿郎情境浅深知。栖鸾会上桐花树,举眼详看一稳枝。
绣褓银环在,开箱忍见之。啼声犹未试,鬼伯已相追。
东岳魂难返,西河泪敢垂。商瞿晚始获,称说慰闺帷。
九月二十六日小妾举一男,坠地即绝。余年三十有六,尚无子嗣,怆然有感 其三。清代。林朝崧。绣褓银环在,开箱忍见之。啼声犹未试,鬼伯已相追。东岳魂难返,西河泪敢垂。商瞿晚始获,称说慰闺帷。
除夜泊临江县言怀。宋代。赵抃。县封萧索楚江澄,旅况吟怀冷似冰。漏促已交新岁鼓,酒兰犹剪隔宵灯。立身从道思无愧,得路由机患不能。未报君恩踰四十,青春还是一番增。
青石-激忠烈也。唐代。白居易。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愿为颜氏段氏碑,雕镂太尉与太师。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义心如石屹不转,死节如石确不移。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诃希烈时。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慕为人,劝事君。
浣溪沙 其一 去年此夜。清代。邹祗谟。醉唱新词付小红。去年此夜月明中。吹箫脉脉傍帘栊。肠断不堪成九曲,心灰难与叠千重。笑啼花事听东风。
八声甘州(寿魏鹤山)。宋代。吴泳。又一番、泸水出牂牁。江声汹鸣鼍。正南人争望,转移虎节,弹压鲸波。未见元戎羽葆,民气已冲和。不待禁中选,李牧廉颇。却顾边陲以北,似乘航共济,亡楫中河。纵缆头襦尾,其奈不牢何。□明公、一襟忠愤,想誓江、无日不酣歌。当津者,岂应袖手,长宴江沱。
次余仲庸松风阁韵十九首 其八。宋代。裘万顷。杨柳阴中啼杜鹃,梧桐枝上噪玄蝉。篇章满眼无人会,赢得诗翁取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