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行

陇西行朗读

诗词:《陇西行》

雪下阳关路,
人稀陇戍头。
封狐犹未剪,
边将岂无羞。

白草三冬色,
黄云万里愁。
因思李都尉,
毕竟不封侯。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行走在陇西地区的景象。阳关路上下着雪,路上人很少,陇戍的头上也看不到多少人的踪影。诗中提到的“封狐”指的是古代谷堆山上的狐狸,产地在今陕西省。封狐犹未剪的意思是它们的皮毛还没有被剪下来,说明戍卒们的职责并没有轻松下来。诗人问道,这些守卫边境的将士们岂能没有愧疚之心。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冬天白茫茫的景象,用“白草三冬色”来形容北方的雪景,暗示着边塞的艰苦环境。黄云遮住了天空,无限忧愁笼罩着边疆,也折射出诗人的愁苦心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都尉的思念。李都尉是谁并不清楚,但可以猜测他是一个有志向、但最终无法实现抱负的人。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李都尉的惋惜,认为他最终不能成为封侯,也许是因为他在边塞上的守卫职责未能获得足够的认可和奖赏。

赏析:《陇西行》是唐代耿湋的作品,以朴实的语言和含蓄的形象描写展示了边塞地区的艰苦环境和将士们的忠诚。通过描绘雪下阳关路、人稀陇戍头的景象,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了边塞的荒寂。通过描述封狐未剪、边将岂无羞,诗人隐含地表达了对边塞将士们不易的认可和敬意。诗中的白草三冬色、黄云万里愁生动地描绘了北方冬天的景象,同时也折射了诗人的愁苦之心。最后两句诗以抒怀之辞,写出了对李都尉的思念和对他最终无法实现抱负的遗憾之情。整首诗虽然篇幅不长,但通过简单的描写,展现了边塞地区的艰辛和将士们的忠诚精神,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耿湋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耿湋朗读
()

猜你喜欢

西风吹泪洒寒林。乡梦杳难寻。半床月影,一声归雁,几处疏砧。

可怜何事音尘绝,怊怅隔年心。泬寥风景,凄凉滋味,分付孤斟。

()

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独漉泥深苍隼没,五羊天远白云秋。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敝裘。

()

金莲池水起微波,士女年年桥上过。记得鲈塘秋雨歇,看人来往数青蓑。

()

红妆千里为和亲,倾国芳姿画未真。不恨妾身投塞外,却怜汉室竟无人。

()

者溟濛、江云岳雨,是谁招我来住。空桑三宿犹生恋,何况三年吟绪。

来又去。可题遍、莲花六六峰头路。幽怀更苦。问官阁梅花,谁家公子,来咏断魂句。

()

石头城、六花密洒,惊心时序频抚。怀君转忆临岐际,秋艇剪江飞雨。

中山府。便从此、无人同谱尊前句。怜予久住。盼故国湖天,绿蓑渔榜,未许载情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