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送吕子约丞郡天台

短歌送吕子约丞郡天台朗读

《短歌送吕子约丞郡天台》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露荷不肯附绿涨,
石榴自欲当朱明。
我无一物与君别,
持此荐以双玉瓶。

译文:
露水的荷花不肯附着在绿叶上膨胀,
石榴自愿成为朱红色的明珠。
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与你分别,
只能拿起这双玉瓶来献给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别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与吕子约丞郡天台的离别之情。首两句描绘了荷花不肯浸润在绿叶上、石榴渴望成为明亮的红色,通过这些形象的对比,诗人抒发了自己与吕子约的别离之痛。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别离时手无寸铁,无法送上珍贵的礼物,只能拿起手边的双玉瓶献给吕子约。这里的双玉瓶象征着诗人心中的珍贵之物,虽然物质上并不丰厚,但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悲伤,诗人歌声虽然短暂,但苦楚却长久。吕子约无法饮尽满觞的美酒,申公(古代人名)已经去世,再次送别冥鸿(指天鹅)寻求平安和幸福。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吕子约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祝福,同时也透露出自己在别离后的孤独和忧伤。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痛苦和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这首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呈现了宋代文人对友谊、离别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

猜你喜欢

先生一笑春如海,唤起寒梅病里魂。卒岁温燖消雨雪,新诗蕃衍长儿孙。

胜游归后久悬榻,僵卧别来今闭门。愿挟高情越溟渤,吟边独与太冲论。

()

绝顶春风早。见无边、红英绛萼,满枝花好。枝上黄鹏飞过处,认取重来路杳。

此寂寂、洞天谁到。十二栏干人倚遍,衬云容山色真容貌。

()

空相忆,空相忆,庭院四更天。怊怅绿梅花下路,半襟斜月不知寒。

凤屧过阑干。

()

白云映空流,独鹤带露警。候变知节逝,漏长识夜永。

乘兴自斟酌,酒酣气益猛。防身有长剑,利物乏修绠。

()

绿染竿竿润,青笼个个阴。节高寒愈劲,气洁暑难侵。

密雨惊龙起,清风引凤吟。幸邀君子号,为尔解虚心。

()

剪烛西窗夜漏频,旅怀遥想客中身。土人举火惊村鬼,闽客扬帆祭海神。

待月观潮悬潋滟,看山走马踏嶙峋。当年游屐存空匣,门掩潇条懒是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