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

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朗读

《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应》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高田生黄埃,
下田生苍耳。
苍耳亦已无,
更问麦有几。

译文:
高地上产生黄色尘土,
低地上长出青苗。
青苗已经没有了,
进一步问麦子还有多少。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长时间不下雨的干旱景象。高地上的土地产生了黄色的尘土,低地上的苗子也已经干枯,苍耳(指小麦)已经没有了。诗人关切地问麦子还有多少剩下。

赏析:
苏轼通过描写干旱的景象,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农作物的担忧。诗中的黄埃和苍耳形象生动地反映了干旱的程度,揭示了农民们面临的困境和苦难。蛟龙睡足亦解惭,二麦枯时雨如洗,表达了对大雨的盼望和希望能够解决干旱带来的困境。诗中的吕梁百步声如雷的描写,凸显了雨声的威力和庄严,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最后,诗人以自我劝诫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灾害的无奈和对农民的同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干旱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农民困境的关注和对天灾的无奈感。这首诗词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苏轼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农民和人民的同情和关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雪意沈沈,北风冷触庭前竹。白头阿监抱琴来,未语眉先蹙。

弹遍瑶池旧曲,韵泠泠、水流云瀑。人间天上,四十年来,伤心惨目。

()

荏苒四五日,乃至攀髯时。夙兴正衣冠,稽首向园墀。

诗人岸狱中,不忘恭敬辞。所秉独周礼,颠沛犹在斯。

()

郎当郎当听铃驮,前者唱于后者和。出门晓月白涨天,片片霜华如雪大。

敝裘一领薄于纸,有似窗楞风刮破。已恨无丝自缠缚,还愁作米供颠簸。

()

闽中七载作劳人,六染相思岭上尘。独有苍苍双鬓色,经过一度一回新。

()

竹弓楛矢赴鹿场,射得鹿来交社商。家家妇子门前盼,饱惟馀沥是头肠。

()

村庄驻辇省农田,共庆西成惠泽宣。雷绕千峰明远电,雨倾四野响飞泉。

博山香爇余烟袅,龙井茶敲活火煎。几杵钟声云外杳,顿令心地觉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