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
1、王雪梅,《登鹳雀楼》译文评析, 剑南文学,2010(3)
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这首诗是作者三十五岁时写下的。
参考资料: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参考资料:
1、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2-73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诗答李时发见贺书省除命渠云尝言矣。宋代。孔武仲。倾盖相期自有人,赠言先许出埃尘。若非清议曾推挽,安得公朝有选抡。州县徙劳虽已厌,置邮传命或非真。期公莫算人间事,共醉湘江烂漫春。
端阳喜雨,呈张相国鲵渊。明代。张煌言。海国悬符为辟兵,驱来雷檄又纵横。中天雨露天中节,半夜风云夜半晴。繁露何须灾异对,商霖原为相公生。忧民幸慰祈年意,笑把菖蒲泛酒觥。
入溧水界阅堠子。宋代。杨万里。才入溧水界,休教勤吏民。是谁差堠子,久立待车尘。苔藓今仍古,风霜秋复春。不知双与只,迎送几行人。
南乡子。元代。王吉昌。默默有如愚。一气氤氲日月炉。玄牝驱驰三性会,凝酥。醉饮醺醺性自娱。风月不能拘。天复天中运斗枢。消息玄黄形妙趣,情愉。一派红光
寄题兰陵郡斋梅露堂。宋代。曾协。兰陵为郡更齐梁,地望卓荦闻四方。清班诜诜储材良,相踵往佩太守章。宪公遗爱初未忘,当时瑞露今名堂。於兹辽辽几星霜,此邦复得尚书郎。政似古人天降祥,揭榜华屋遥相望。使君燕寝东西厢,岭梅林林分两傍。春事已退堕渺茫,调羹有实升庙廓。叶间奇葩忽芬芳,缥白异状中有香。臂绩千叶成花房,天公好善善必彰。故出瑞物非其常,此花颜色见未尝。浴以沆{虀艹换左氵}宵瀼瀼,炯故珠缀琳琅。蜂房割蜜蔗流浆,邦人欢呼走且僵。我公中心念丁黄,抚摩凋疗还耕桑。天锡嘉瑞不肯当,尽掇钜美归圣皇。公岂我留返鵷行,但有盛事存甘棠。
雪窗兰。明代。程敏政。谁将幽韵泻朱绳,赢得风神寄野僧。澧上国香还几种,欲钞花谱问零陵。
松风阁。宋代。薛嵎。地形连斗阁连云,松籁曾经佛祖闻。永夜月明人到少,海光山色自平分。
平夷道中二首 其二。南北朝。王寂。归思秋来日日添,拟将馀恨寄江淹。东华久厌踏红软,北牖常思负黑甜。世路穷通端是梦,人情寒热动如痁。儿曹纵有英雄手,第恐英雄未及髯。
李源十景 其六 竹径清风。明代。程敏政。夹道千琅玕,森森出墙外。有时一轮秋,平空发天籁。
韩虞部子成以诗招饮次韵戏答。明代。欧大任。马似游龙拂蓟台,笑予犹得狎群才。韩婴自冠儒林学,莫唤谈诗匡鼎来。
章献明肃皇太后恭谢太庙。清代。佚名。赤符主祚,长发其祥。灵源自远,帝运重光。载洁务豆,恭荐令芳。致成翼翼,降福穰穰。
题先大夫所遗万竿烟雨障子。明代。杨巍。依山傍水总相宜,不说南朝李画师。贫也家遗惟此物,痛哉亲去已多时。堂空似觉烟云合,夜静犹闻风雨悲。满幅潇然双泪洒,可能更诵蓼莪诗。
醉闻杜宇。元代。仇远。家家酒似池,日日醉如泥。海燕聊为客,杜鹃何苦啼。狂那知帽落,归不为花迷。信笔成诗句,苔笺小草题。
列子陈图南二图 其一。明代。张宁。列子御风风御列,庄周为蝶蝶为周。丹青未识荒唐论,貌作凭虚汗漫游。
菊花开日即重阳二首 其二。宋代。李纲。南方气候殊,有菊即重阳。九日今已近,青蕊未可尝。安得黄金花,泛此白玉觞。会当烂漫开,为插满头香。
剡溪道中五首。宋代。韩元吉。平潮恰恰乱蛙鸣,断送江南春雨晴。绿谷细看桑眼破,紫茸还见草心生。
怀柔道中。明代。杨旦。春风树树乱啼鸦,镇日山行未见花。田野萧条村落静,土桥茅屋两三家。
念奴娇。宋代。沈瀛。光阴转毂,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学道参禅、要识取,自家本来面目。闹里提撕,静中打坐,闲看传灯录。话头记取,要须生处教熟。一日十二时中,莫教间断,念念来相续。唤作竹篦还则背,不唤竹篦则触。斩却猫儿,问他狗子,更去参尊宿。忽然瞥地,碧潭冷浸寒玉。
景祐元年亲享景灵宫二首。宋代。真宗。真馆奉币,洁齐致声。灵因斯格,社稷庆宁。
雪霁后过周紫泉山堂。明代。卢楠。紫泉山堂在何许,卫溪东岸苍山麓。青松偃蹇雪意寒,孤光晚映琅玕竹。紫泉调笑宛在目,乱云奇壑相萦触。我欲于此倾
蝶恋花(和费五九丈□□见惠生日韵)。宋代。魏了翁。早岁腾身阝齐辇路。秋月春风,只作浑闲度。手挟雷公驱电母。袖中双剑蛟龙舞。如此壮心空浪许。四十明朝,忍把流年数。又过一番生日去。寿觞羞对亲朋举。
偈七首 其一。宋代。释法泰。今朝正月已半,是处灯火缭乱。满城罗骑骈阗,交互往来游玩。文殊走入闹篮中,普贤端坐高楼看。
朝中措(山父赏牡丹,酒半作)。宋代。曾觌。画堂栏槛占韶光。端不负年芳。依倚东风向晓,数行浓淡仙妆。停杯醉折,多情多恨,冶艳真香。只恐去为云雨,梦魂时恼襄王。
林贵州哀诗二首。宋代。刘克庄。四壁空留宅,双旌漫典州。无钱堆别屋,有石压归舟。纵未封孙叔,犹当庙柳侯。吾铭皆实录,亦足继前修。
登毗卢阁。明代。孙伟。秋意集高栏,夕阳澹群壑。飞云在襟袂,语笑应寥廓。林响吹霜气,时见一叶落。川帆去前浦,烟鸟回丹阁。素怀尘外想,及此静中乐。俯仰易为陈,溪山宛如昨。登临亦是梦,感叹空悠邈。黄花昧节候,冷露浮青萼。抚花聿申写,作诗解禅缚。
玉山草堂为沈南叔赋。明代。袁华。东老草堂在何许,昆玉峰前娄水阳。怪石当门猛兽伏,长松绕屋神蜦翔。芸窗展卷声琅琅,若出金石谐宫商。嵩高山中隐者所,浣花溪上诗人庄。小亭野芳发幽香,鸥波淼淼涵天光。南邻老翁觅酒伴,短筇缓策行相羊。草堂之乐乐无央,豺虎遁迹罔两藏。何人写图落尘世,乃是四明狂客老更狂。乌乎四明狂客老更狂,生纸泼墨兀老苍。
醉红妆 玫瑰。明代。高濂。胭脂分影湿玻璃。香喷麝,色然犀。一般红韵百般奇。休错认,是蔷薇。绣囊佩剪更相宜。匀百和,藉人衣。把酒对花须尽醉,莫教醒眼,受花欺。
登岳阳楼。清代。戴梓。暂解征衣上岳阳,水光山色两茫茫。云来巫峡疑神女,酒问巴陵忆醉乡。鸦散夕阳舟未泊,雁归秋浦荻初黄。滔滔江汉无今古,何处烟波吊夕阳。
石言。明代。卢若腾。我家南溟滨,湖山隐荒僻;日月几升沈,云烟相叠积。何来沙河翁,侨寓事开辟;欲以文字位,易我混沌席。卧者劖其腹,立者雕其额;伏者琢其背,蹻者镌其蹠。湖光照山容,伤痕纷如列。我顽亦何知,闻之屐游客;不誇笔墨奇,但叹湖山厄。胜事未足传,我骨碎何益!愿言风雅人,高文补其隙。
画堂春(和秦少游韵)。宋代。仲并。春波浅碧涨方池。池台深锁烟霏。缓歌争胜早莺啼。客忍轻归。合坐香凝宿雾,垫巾梅插寒枝。渐西蟾影漾余辉。醉倒谁知。
晚宿大塘市。宋代。李曾伯。仆仆征鞍日向西,相将山色界湘漓。风多火种春犹烧,客每露行朝未炊。燕傍人家犹细认,马行官道似曾知。眼前风物纪无尽,剩费吟鞭几首诗。
拟古二首。明代。符锡。三五河上柳,依依抚长流。春风应候发,好鸟鸣相求。美人隔湘水,沦落念寡俦。亟欲往从之,关河滞方舟。仰视只飞鸿,谓能迟我游。长吟忽不顾,离思重绸缪。
石楠。宋代。高似孙。自随野意订山行,香学楠花白水生。借得风来帆便饱,隔溪新度一声莺。
题钓台二绝句。宋代。杨万里。断崖初未有人踪,只今先生著此中。汉室也无一杯土,钓台今是几春风。
沈继扬擢守九江不赴诗以劝驾。明代。游朴。云轩羽从故翩翩,忽落红尘几换年。金马岁星难久驻,璇霄朔月合重圆。浔阳暂听商船曲,宣室行看帝席前。莫恋沧州鸥鹭伴,计然未了沼吴缘。
幽栖。宋代。释文珦。幽栖绝世纷,足以养九君。是草皆为药,无山不出云。房空留鹿伴,果熟与猿分。信口成诗句,长谣到夕曛。
点心山。宋代。范成大。入山窘宿雨,上山贺朝霁。跬步便历险,转盼已呀气。岂惟膝点心,固已头抢地。游人贪胜践,姑吟蜀道易。
次韵杜安行见寄忆梅之什。宋代。郭印。秾华桃李容,不梁双眸净。唯有爱梅心,梦中行庾岭。安得移琼林,月下对清影。坐想冰雪姿,萧然幽兴永。我欲从君游,羁绊未能骋。平生溪山怀,倥偬迷簿领。
寒食夜对月。宋代。项安世。朱公自有五湖天,介子何须九县田。无限东风原上泪,尽输西子月中舩。梨花自怯嫦娥白,秋影终随永夜偏。江海归来无赐火,幸分光彩到愁边。
交阯进白象。明代。杨荣。万方入贡列殊珍,复见南来白象驯。璎珞净垂珠露湿,宝鞍高衬锦衣新。周岐不必誇丹凤,汉苑宁须羡赤麟。圣世屡符祥瑞应,会看龙马出河滨。
用韵赠小张兄新娶。宋代。金履祥。洞房佳气比椒兰,刑至工夫自古难。莫使家人夸羯末,杨花飞处北风寒。
题净居院。宋代。李觏。寺门幽独傍江城,江水清含地气清。隔岸楼台人醉死,绕阶松竹夏寒生。路经桥远尘难过,僧占閒多俗不争。唯有行吟憔悴客,这回须去濯长缨。
菊花歌。宋代。郑思肖。太极之髓日之精,生出天地秋风身。万木摇落百草死,正色与秋争光明。背时独立抱寂寞,心香贞烈透寥廓。至死不变英气多,举头南山高嵯峨。
老眼苍茫醉欲花,海东高士忽临嘉。云深晚雨催长句,日远骚坛愧大家。
墙角倚寒梅正萼,樽前留赋脸初霞。分明坐我春风里,此意何妨日易斜。
嘉兴郡斋与冯宪副兰柳郡侯琰小酌联句三首 其一。明代。林光。老眼苍茫醉欲花,海东高士忽临嘉。云深晚雨催长句,日远骚坛愧大家。墙角倚寒梅正萼,樽前留赋脸初霞。分明坐我春风里,此意何妨日易斜。
和吴教授投赠二首。宋代。刘克庄。衮衮登瀛更上坡,且容老子钓烟波。凤麟自合呈祥瑞,凫雁何曾击少多。时有耦耕人共语,亦无问字客相过。倒囊欲答骊珠赠,柰此家徒四壁何。
菩萨蛮 阳羡作赠钱华华,次东坡韵。宋代。单人耘。省庄宾树婆娑老,清潭竹海迎人好。蠡洞暗浮舟,钱郎导我游。烟深灵卷著,玉女何曾去。壶贮晚晴诗,瀛园枕雨时。
【中吕】满庭芳_春暮韶光几。元代。张可久。春暮韶光几分,红飘恨雨,绿染愁云。粉痕吹上何郎鬓,买不住东村。梨花下香风玉樽,松株外落日金盆。消磨尽寻芳故人,莺燕自争春。题小小蓬莱兰花旋买,灵芝未采,藕叶初裁。壶中天地春常在,画苑琴台。望弱水涌茫茫大海,号幽居日小小蓬莱。柴门外,虽无俗客,童子且休开。樊氏素云樱桃口脂,提导雅号,索我新词。梨花梦里同心事,雪比芳姿。迎皓月玲珑玉枝,结舟差香婀娜琼芝。题卿字,光生茧纸,头上黑雨催诗。
西江月 其二。明代。杨荣。御座正临仙苑,禁林大敞琼筵。臂间长命綵丝缠。何必灵符丹篆。处处龙舟竞渡,家家箫鼓喧阗。万方无事乐丰年。仰荷圣明恩眷。
千秋岁。宋代。李之仪。休嗟磨折。看取罗巾血。殷勤且话经年别。庭花番怅望,檐雨同呜咽。明半灭。灯光夜夜多如月。无复伤离缺。共保冰霜洁。不断梦,从今歇。收回书上絮,解尽眉头结。犹未绝。金徽泛处应能雪。
金陵咏怀古迹四首 新亭。明代。费元禄。过江形胜感宗臣,暇日登临似雒滨。风景凄凉空举目,神州凋敝属何人。棠花自发青芜杳,燕子初归白屋贫。况是经过王谢宅,不堪衰草更沾巾。
又答毡帐。宋代。苏轼。卧病经旬减带围,清樽忘却故人期。莫嫌雪里闲毡帐,作事犹来未合时。
助甫以病不出会遗诗见赠怅然有答。明代。王世贞。已付寒轺落照中,可因霜老误征鸿。逃名张廌千竿竹,起色枚生百尺桐。家近阳城堪自妒,里无春雪向谁工。欲知岁晏相思意,萧瑟孤城事事同。
军事院霜菊盛开,因书一绝寄上谏议。唐代。皮日休。金华千点晓霜凝,独对壶觞又不能。已过重阳三十日,至今犹自待王弘。
满江红·丁卯夏。清代。沈昌眉。咄咄孙郎,曾几日、称雄江左。宁自料、一朝蹉跌,容身无所。收烬已贻三败辱,乞援又卷重来土。五万人、偷疲到栖霞,乘朝雾。大河口,耀烽火。小河口,震鼙鼓。奈人心厌乱,天心悔祸。隔阵李陵先战殁,冲锋段业几俘虏。支身归、羞对旧同袍,难为伍。
观黄德美延平春望两图为赋二首 其二。宋代。朱熹。方舟越大江,凌风下飞阁。仙子去不还,苍屏倚寥廓。
冬夜方胥成过访。明代。于慎行。玄云结重阴,北风凄且寒。端居寡言宴,惜此芳岁阑。客从远方来,入门正其冠。解装出所有,赠我青琅玕。其物有光耀,握之感且叹。华镫列堂隅,酌醴羞盘餐。片言意气合,昵若平生驩。风雅久沦替,学海多狂澜。众目徒荧荧,谁为旷古观。问君四方志,前路何漫漫。时俗贱文史,世事多艰难。勉哉树芳轨,荣名不可殚。
满江红 其十二 飞涛祠部辞疾不至柬以讯之。清代。尤侗。太息丁生,出塞去、雪堆沙涨。谢弋者、辽东归鹤,令威无恙。浪迹偶来皋庑下,端忧却据胡床上。正提壶、卢橘满林黄,堪分饷。端午后,蒲葵漾。麦秋至,蝼蛄唱。君奚为高卧,欲逃村酿。游子渡江不用楫,健儿跃马宁须杖。剧何堪、新妇闭帷中,婆娑状。
碧沼寺。宋代。杨良臣。薄踪飘梗寄禅扃,偶到山间万虑清。方愧轩裳奔走役,忍闻猿鹤怨啼声。世情肯顾青衫老,公道惟均白发生。事业不须频览镜,幻身堪比羽毛轻。
宋朝散郎孙公墓。清代。施绍武。甘蹈焚如祸,论忠到此难。身随一炬烬,骨并两宫寒。和议中朝耻,衣冠故垄残。翻嗟冷山使,生得返临安。
山中。宋代。方岳。此身只合着林泉,安得缠腰十万钱。百事懦无拖地胆,一生愚似信天缘。青山有约不知老,黄犊与人相对眠。问讯春蓑故无恙,乱云深处更超然。
渔家傲·道德文章传几世。宋代。辛弃疾。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自是君家门户事。当此际。鬼山正抱西江水。三万六千排日醉。鬓毛只恁青青地。江里石头争献瑞。分明是。中间有个长生字。
饮酒 十九。魏晋。陶渊明。畴昔苦长饥,投耒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遂尽介然分,拂衣归田里,冉冉星气流,亭亭复一纪。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桂隐纪咏四十八首 其二十六 依绿亭。宋代。张镃。月出烟暝时,水调谁家唱。短棹欲相寻,先经此亭上。
寄刘彦卿同舍二首 其二。元代。曹伯启。君立吴蒙伯仲间,我惭失学似君难。何时握手文山去,得使儿曹刮目看。
和赵稷目惠诗轴。宋代。杨万里。今代宗英政骏贤,同居江介更同年。别来十载长相忆,新听千诗喜欲颠。爽似月华秋艳艳,韵如荷叶夏田田。吹灯把翫舒还卷,老眼惺松夜不眠。
送周中丞允文迁抚江西二首 其二。明代。王世贞。闻公移镇古洪州,童稚惊呼父老留。一疏吴天回菜色,十年沧海捲鲸流。江云对拥中丞节,山雨长飞帝子楼。共道衮衣多伫望,不知何地更东周。
临江萧氏家宝堂。宋代。苏辙。高人不解作生涯,唯有中堂书五车。竹简多于孔氏壁,牙签新似邺侯家。田园岂是子孙计,青紫今为里巷夸。富贵早知皆有命,君应未厌十年赊。
杨仲才挽诗。宋代。虞俦。孝友怀宗族,谦恭接里闾。克家千树橘,教子万签书。酿酒偏延客,能诗亦起予。天胡中不寿,埋玉恨何如。
十二月初六日出郊途只值雪偶成小律诗。宋代。杜范。宦尘役役走长涂,岁晚离家只自吁。风入破舆寒彻骨,雪穿疎幌秘沾须。横陈瑞色今如许,定似丰年可大书。州县徒劳何敢惮,万家温饱即吾庐。
渭阳楼闲望。唐代。郑谷。千重二华见皇州,望尽凝岚即此楼。细雨不藏秦树色,夕阳空照渭河流。后车宁见前车覆,今日难忘昨日忧。扰扰尘中犹未已,可能疏傅独能休。
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唐代。皮日休。客省萧条柿叶红,楼台如画倚霜空。铜池数滴桂上雨,金铎一声松杪风。鹤静时来珠像侧,鸽驯多在宝幡中。如何尘外虚为契,不得支公此会同。
良时嘉宴会 赋公宴也。明代。王慎中。良时嘉宴会,乃在君子堂。流云承芝槛,兰幕徐风扬。轩盖瞩华景,倬彼璠玙璋。宾筵秩有欢,具响臻时英。中坐交鸣佩,微贱惭所将。玉醽泛云罍,珍羞充员方。蕙盘不馂归,康爵盈且翔。驰光一何速,曜灵忽西藏。遗志属兰晷,瑶膏灿何长。骈兴瞻具美,既醉穆令章。显允哲人德,乐只期之纲。钦贤符姬旦,式衎遵无荒。福履永所绥,百岁垂芬芳。
谢贇闍梨见访。宋代。陈师道。好在谈经老上人,冲风踏雪到江滨。百篇出箧自新得,一鉢随身依旧贫。终岁杜门逃俗士,为师设榻对修筠。蒲团藜杖焚香坐,此意此时无点尘。
北山别业三十八咏 其二十七 水亭。元代。陈樵。少凤穿花照水盟,水禽冲浪动轩楹。云从薜荔衣中起,雨向玕琪树上生。曲水傍人流白羽,娇花无语荅黄莺。涧中日与山中日,同上晴窗各自行。
点绛唇(七夜,赵富文出家姬小琼,再赋丁亥七月己丑)。宋代。周必大。秋夜乘槎,客星容到天孙渚。眼波微注。将谓牵牛渡。见了还非,重理霓裳舞。都无误。几年一遇。莫讶周郎顾。
周昉内人图 其一 吹笙。金朝。李俊民。旧曲闻来似敛眉,料应只恨赏音迟。梨园传得新翻谱,著意参差竹里吹。
赠人远游。元代。倪道原。远辞云月谢松萝,频倚邮亭拂太阿。裘解鹔鹴春卧稳,杯乾鹦鹉夜吟多。三韩方丈连沧海,华岳终南隔大河。此地经过重回首,天门佳气正嵯峨。
春寒。宋代。陆游。故岁无多雪,新春乃尔寒。柴车归里社,茅舍老江干。客熟沽醨啜,孙痴索饭抟。更怜菘芥长,殊胜仰园官。
次韵白雁。明代。陆深。波澄照影度潇湘,回雁峰高近帝乡。星阵望穷云半没,雪翎风急字斜行。芦花深处惊遥火,木叶催时护晓霜。记得上林栖宿处,每因彤矢识君王。
观牡丹。明代。翁万达。夏入边城草色凄,繁花开向路东西。交枝露退红犹滴,密叶风柔翠欲迷。衣上娇香飞粉堞,酒中高咏转黄鹂。公馀对此成清赏,况复连旬息鼓鼙。
挽中书俞侍郎二首。宋代。洪咨夔。铨省承新渥,词垣访旧阴。颓波回万折,断岸立千寻。祗谓人犹已,那思昔异今。时清犹愤死,天地是知心。
答绍元老云太玄图。宋代。梅尧臣。鹅湖有鹅吾不问,鹅湖无鹅吾不疑。道士须换黄庭经,释子自名太虚辞。噫嘻兮,此意迥与山阴别,我亦曾非逸少为。
杂曲歌辞·东飞伯劳歌。唐代。张柬之。青田白鹤丹山凤,婺女姮娥两相送。谁家绝世绮帐前,艳粉芳脂映宝钿。窈窕玉堂褰翠幕,参差绣户悬珠箔。绝世三五爱红妆,冶袖长裾兰麝香。春去花枝俄易改,可叹年光不相待。
大涤洞天留题。宋代。赵崇渭。一到琳宫事事幽,炎天正好暂时留。鹤仙共此泉流乐,气象全胜白鹭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