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宋代。张孝祥。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参考资料:
1、陆林编注.白话解说·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92-194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领导的南宋北伐军在符离(今安徽宿县北)溃败,主和派得势,将淮河前线边防撤尽,向金国遣使乞和。当时张孝祥任建康留守,既痛边备空虚,尤恨南宋王朝投降媚敌求和的可耻,在一次宴会上,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
参考资料:
1、宛敏灏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427-1428
此词里描写了沦陷区的荒凉景象和敌人的骄横残暴,抒发了反对议和的激昂情绪。
上阕,描写江淮区域宋金对峙的态势。“长淮”二字,指出当时的国境线,含有感慨之意。自绍兴十一年十一月,宋“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宋史·高宗纪》)。昔日曾是动脉的淮河,如今变成边境。这正如后来杨万里《初入淮河》诗所感叹的:“人到淮河意不佳”,“中流以北即天涯!”国境已收缩至此,只剩下半壁江山。极目千里淮河,南岸一线的防御无屏障可守,只是莽莽平野而已。江淮之间,征尘暗淡,霜风凄紧,更增战后的荒凉景象。
“黯销凝”一语,揭示出词人的壮怀,黯然神伤。追想当年靖康之变,二帝被掳,宋室南渡。谁实为之?天耶?人耶?语意分明而着以“殆”、“非”两字,便觉摇曳生姿。洙、泗二水经流的山东,是孔子当年讲学的地方,如今也为金人所占,这对于词人来说,不禁从内心深处激起震撼、痛苦和愤慨。自“隔水毡乡”直贯到歇拍,写隔岸金兵的活动。一水之隔,昔日耕稼之地,此时已变为游牧之乡。帐幕遍野,日夕吆喝着成群的牛羊回栏。“落日”句,语本于《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更应警觉的是,金兵的哨所纵横,防备严密。尤以猎火照野,凄厉的笳鼓可闻,令人惊心动魄。金人南下之心未死,国势仍是可危。
下阕,抒写复国的壮志难酬,朝延当政者苟安于和议现状,中原人民空盼光复,词情更加悲壮。换头一段,词人倾诉自己空有杀敌的武器,只落得尘封虫蛀而无用武之地。时不,徒具雄心,却等闲虚度。绍兴三十一年的秋冬,孝祥闲居往来于宣城、芜湖间,闻采石大捷,曾在《水调歌头·和庞佑甫》一首词里写道:“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但到建康观察形势,仍感报国无门。所以“渺神京”以下一段,悲愤的词人把词笔犀利锋鋩直指偏安的小朝廷。汴京渺远,何时光复!所谓渺远,岂但指空间距离之遥远,更是指光复时间之渺茫。这不能不归罪于一味偷安的朝廷。“干羽方怀远”活用《尚书·大禹谟》“舞干羽于两阶”故事。据说舜大修礼乐,曾使远方的有苗族来归顺。词人借以辛辣地讽刺朝廷放弃失地,安于现状。所以下面一针见血揭穿说,自绍兴和议成后,每年派遣贺正旦、贺金主生辰的使者、交割岁币银绢的交币使以及有事交涉的国信使、祈请使等,充满道路,在金受尽屈辱,忠直之士,更有被扣留或被杀害的危险。即如使者至金,在礼节方面仍须居于下风。岳珂《桯史》记载:“……礼文之际,多可议者,而受书之仪特甚。逆亮(金主完颜亮)渝平,孝皇(宋孝宗)以奉亲之故,与雍(金世宗完颜雍)继定和好,虽易称叔侄为与国,而此仪尚因循未改,上(孝宗)常悔之。”这就是“若为情”——何以为情一句的事实背景,词人所以叹息痛恨者。“闻道”两句写金人统治下的父老同胞,年年盼望王师早日北伐收复失地。“翠葆霓旌”,即饰以鸟羽的车盖和彩旗,是皇帝的仪仗,这里借指宋帝车驾。词人的朋友范成大八年后使金,过故都汴京,有《州桥》一诗:“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曾在陕西前线战斗过的陆游,其《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也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皆可印证。这些爱国诗人、词人说到中原父老,真是同深感慨。作者举出中原人民向往故国,殷切盼望复国的事实,就更深刻地揭露偏安之局是多么违反人民意愿,更使人感到无比气愤的事。结尾三句顺势所至,更把出使者的心情写出来。孝祥伯父张邵于建炎三年使金,以不屈被拘留幽燕十五年。任何一位爱国者出使渡淮北去,就都要为中原大地的长期不能收复而激起满腔忠愤,为中原人民的年年伤心失望而倾泻出热泪。“使行人到此”一句,“行人”或解作路过之人,亦可通。北宋刘潜、李冠两首《六州歌头》,一咏项羽事,一咏唐玄宗、杨贵妃事,末皆用此句格。刘作曰“遣行入到此,追念痛伤情,胜负难凭”;李作曰“使行人到此,千古只伤歌,事往愁多”。孝祥此语大概亦袭自前人。
纵观全词,上阕又可各分为三小段,作者在章法上也颇费心思。宴会的地点在建康,词人唱出“长淮望断”,他不让听者停留在淮河为界的苦痛眼前现实,而且紧接着以“追想当年事”一语把大家的心绪推向北方更广大的被占区,加重其山河破碎之感。这时又突然以“隔水毡乡”提出警告,把众宾的注意力再引回到“胡儿打围涂塘北,烟火穹庐一江隔”(张孝祥《和沈教授子寿赋雪》诗句)的现实中来。一阕之内,波澜迭起。换头以后的写法又有变化。承上阕指明的危急形势,首述恢复无期、报国无门的失望;继斥朝廷的忍辱求和;最后指出连过往的人(包括赴金使者)见到中原遗老也同样悲愤。这样高歌慷慨,愈转愈深,不仅充分表达了词人的无限悲愤之情,更有力地激发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据南宋无名氏《朝野遗记》说:“歌阕,魏公(张浚)为罢席而入”,可见其感人之深。
这首词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词人“扫开河洛之氛祲,荡洙泗之膻腥者,未尝一日而忘胸中”的爱国精神。正如词中所显示,熔铸了民族的与文化的、现实的与历史的、人民的与个人的因素,是一种极其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一旦倾吐为词,发抒忠义就有“如惊涛出壑”的气魄(南宋滕仲固跋郭应祥《笑笑词》语,据称于湖一传而得吴镒,再传而得郭)。同时,《六州歌头》篇幅长,格局阔大。多用三言、四言的短句,构成激越紧张的促节,声情激壮,正是词人抒发满腔爱国激情的极佳艺术形式。词中,把宋金双方的对峙局面,朝廷与人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加以鲜明对比。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了那个时代的宏观历史画卷,强有力地表达出人民的心声。就像杜甫诗历来被称为诗史一样,这首《六州歌头》,也完全可以被称为词史。
参考资料:
1、宛敏灏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427-1428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张孝祥。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清代。项鸿祚。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繁笙脆管,吹得锦屏春梦远。只有垂杨,不放秋千影过墙。
蓟中作。唐代。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德云庵诗。宋代。饶节。岩下虚通上入云,众山围绕一山尊。德云只在此峰顶,童子何妨问法门。已种稚松三百本,待移苍竹一千根。不须更学药山老,月下啸声惊远村。
题杨从行湘诗卷。宋代。乐雷发。叫云吹玉舜祠边,醉嚼琼糜漱石泉。旧读离骚今忘却,快披秋卷嗅兰荃。
雨中花/夜行船。唐代。无名氏。我有五重深深愿。第一愿、且图久远。二愿恰如雕梁双燕。岁岁後、长相见。三愿薄情相顾恋。第四愿、永不分散。五愿奴留收园结果,做个人宅院。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清代。袁枚。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响遏碧云近,香传红藕深。相逢清露下,流影湿衣襟。
次程斗山村居韵十首。宋代。杨公远。茅结两閒月,白云分半间。利名俱拚舍,云月共清閒。来辙元无俗,论交赖有山。谢渠梁上燕,社后又飞还。
晚晴。宋代。陆游。水声赴(左边三点水右边虢)(左边三点水右边虢)回塘,帘影疏疏遶四廊。静院数杯倾白堕,幽窗一枕梦清湘。润侵书笥深防蠹,暖彻衣篝剩得香。解组径归应更乐,偷闲犹足傲羲皇。
东隐退永固龄叟留之慈云西堂。宋代。陈著。识破机关便出林,满天劫火可能侵。水流不去青山影,风与俱高白鹤心。物外弟兄相契合,眼中世界几浮沉。是知处处虚西榻,难得慈云一片阴。
欧阳文忠索碑遣居二帖赞。宋代。岳珂。公于率更,每秒吾家。是书之传,似耶非耶。书出于心,既劲且方。世多公书,行或未藏。易方而圆,飘飘若仙。楷以其人,行以其天。堂堂斯文,维轲与雄。我观二书,如或见公。
雪带边寒,渺愁予、雪中谁抱奇节。逊在扬州,逋老孤山,芳信顿成消歇。江南茅屋今安在,疏影瘦、祗堪叹息。归来未,沙头立尽,暮天云碧。
自笑梁园赋客。倚旧日鞍鞯,春风巾帻。问讯横枝,暖热新花,无处访寻诗阁。几年不见冰霜面,知谁共、批风支月。归来也,鸥盟不妨再结。
花心动(和楚客忆梅)。宋代。方岳。雪带边寒,渺愁予、雪中谁抱奇节。逊在扬州,逋老孤山,芳信顿成消歇。江南茅屋今安在,疏影瘦、祗堪叹息。归来未,沙头立尽,暮天云碧。自笑梁园赋客。倚旧日鞍鞯,春风巾帻。问讯横枝,暖热新花,无处访寻诗阁。几年不见冰霜面,知谁共、批风支月。归来也,鸥盟不妨再结。
病中。明代。边贡。卧病荆南逢暮春,水云江日俱鲜新。可怜杨柳色已暗,无奈流莺声太频。怀土仲宣空有赋,伤时杜老益沾巾。黄牛西接连天岭,烽火犹惊报塞尘。
拟古四首 其一 陌上桑。南北朝。吴均。袅袅陌上桑,荫陌复垂塘。长条映白日,细叶隐鹂黄。蚕饥妾复思,拭泪且提筐。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
饮酒五首 其五。金朝。元好问。此饮又复醉,此醉更酣适。徘徊云间月,相对澹以默。三更风露下,巾袖警微湿。浩歌天壤间,今夕知何夕?
谢潘端叔惠红梅。宋代。楼钥。全体江海腊里芳,紫绵新拂汉宫妆。临川借得江梅句,倾国天教抵死香。
陇西阎大参山居四咏。明代。罗玘。孔不饮盗吴饮贪,饮狂国人狂正酣。沁寒漱齿齿锋利,公以濯足吾不谙。岂遭十日烁下土,躯壳焦缩皮毛燂。因思层冰赤脚踏,冰山多险不可探。牛蹄濙濙可在眼,一冷著骨毛毵毵。夜眠如腊绝垢腻,只此可寄僧伽龛。沧浪渔父怨肿湿,妙道肯向庸庸谈。
祝英台近 其九 并序。清代。姚燮。月迎来,风送去。黯黯别时绪。别了谁堪,见了又无语。拚教暮翠朝红,更番欢慰,难抵过、更番离苦。奈愁许。昏黄斜日城西,垂杨两三树。树上黄鹂,交影啄烟絮。烟边一带疏棂,一重帘子,是昨夜、梦曾留处。
以嗜酒爱风竹卜居此林泉为韵作十小诗。宋代。方岳。吾心如铁石,命则薄於纸。藉口见古人,则亦赖有此。
空山高望石磷磷,短杖支离已怆神。衰去久知非一日,病来犹仗汝三人。
猿声空落枫枝冷,草阁斜悬霜气新。假我廿年完底事,莫教辜负翠屏春。
予欲登飞来寺顶至半山亭怯风不能行不挂超汉自显三子掖之而下。明代。释今无。空山高望石磷磷,短杖支离已怆神。衰去久知非一日,病来犹仗汝三人。猿声空落枫枝冷,草阁斜悬霜气新。假我廿年完底事,莫教辜负翠屏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宋代。杨万里。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宋代。陆游。玻璃春作江水清,紫玉箫如雏凤鸣。漏声不闻看灺烛,侠气未减欺飞觥。单车万里信有数,二年三过宁忘情。钗头玉茗妙天下,琼花一树真虚名。酒酣忽作檀公策,间道绝出东关城。清歌未断去已远,回首楼堞空峥嵘。貂裘狐帽醉走马,陌上应有行人惊。径投野寺睡正美,鱼鼓忽报江天明。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宋代。苏轼。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缲 通:缫)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