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知岁寒

出自唐代崔峒的《咏门下画小松上元王杜三相公(一作钱起诗)》,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é rén zhī suì há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昔闻生涧底,今见起毫端。
众草此时没,何人知岁寒
岂能裨栋宇,且贵出门阑。
只在丹青意,凌云也不难。
()
毫端众草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岂能:岂能qǐnéng怎能;哪能我岂能反对?
出门:到外面去。也特指离开家乡远行。
丹青意不难:比较容易办到的事情。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咏门下画小松上元王杜三相公(一作钱起诗)》

昔闻生涧底,今见起毫端。
古时听说在山涧的底部,如今却亲眼见到它挺立的枝端。
众草此时没,何人知岁寒。
周围的草木都凋零了,有谁能理解岁月的寒冷。
岂能裨栋宇,且贵出门阑。
虽然它不能辅助建筑,但它仍然珍贵地生长在门廊之外。
只在丹青意,凌云也不难。
只需将它描绘在红色的纸上,它就能自由地翱翔于云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崔峒以《咏门下画小松上元王杜三相公》的名义创作的。诗中描绘了一棵小松树,崔峒通过对这棵松树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和艺术的赞美之情。

诗的开头,崔峒提到自己听说过这棵松树生长在山涧底部,然而如今他亲眼见到的是它高高挺立的枝端。这种转变使他感到惊讶和敬畏,也展示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

接着,崔峒描述了周围的草木都已凋零,只有这棵小松树依然傲然挺立,暗示着它的坚韧和生命力。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样的松树虽然不能为建筑物提供材料,却仍然珍贵地生长在门廊之外,这种珍贵和价值何人能够理解呢?

最后,崔峒指出,只要将这棵松树描绘在红纸上,就能够表达出它的意境和美感,它可以自由地凌云翱翔。这种描述展示了艺术的力量和创造的能力,同时也暗示了人们通过艺术可以超越现实,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一棵小松树的描写,展示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力和艺术的力量。崔峒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艺术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人们通过艺术可以超越现实、追求卓越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崔峒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崔峒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