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云旦起

出自唐代魏徵的《五郊乐章·青帝角音》,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hè yún dàn qǐ,诗句平仄:仄平仄仄。
鹤云旦起,鸟星昏集。
律候新风,阳开初蛰。
至德可飨,行潦斯挹。
锡以无疆,烝人乃粒。
()
律候,新风,无疆,乃粒

青帝角音,此诗是唐代魏徵所作。诗意描述了五郊乐章中的景象。诗中描绘了天明时鹤鸟飞翔,星星逐渐失去光芒的情景。同时,也表现了春风的到来,大地开始苏醒的景象。接着,诗人赞美了至德的帝王,并以此来比喻随之而来的丰年风调雨顺。最后,魏徵以微小的头粒来表达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中文译文:
天空中的鹤儿和云朵,在黎明时分开始展翅飞翔,而星星也开始消失。新的春风温和而来,大地逐渐苏醒。至尊的德行在此时可赐予万民福祉,伴随着顺境而来。这样的恩赐没有边际,而臣子们只能以微小的谢礼来表达忠心。

赏析:
这首诗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呈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通过描写鹤云旦起和鸟星昏集等细节,魏徵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大自然之中。诗中的至德之行和行潦斯挹的描绘,意味着皇恩浩荡长久,为人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激之情,突显了他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与敬意。

整首诗情景交融,用典雅的语言抒发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皇恩的感激之情。诗意深远,赋予读者对春天和和谐社会的美好想象,同时也体现了魏徵对帝王的忠诚与膜拜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