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间生子草间长

出自唐代王建的《杂曲歌辞·空城雀》,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ǔ jiān shēng zǐ cǎo jiān zhǎng,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
空城雀,何不飞来人家住,空城无人种禾黍。
土间生子草间长,满地蓬蒿幸无主。
近村虽有高树枝,雨中无食长苦饥。
八月小儿挟弓箭,家家畏我田头飞。
但能不出空城里,秋时百草皆有子。
黄口黄口莫啾啾,长尔得成无横死。
()
飞来禾黍生子:刚成人的少年。生育幼子;生儿子。
草间:亦作'草闲'。草丛间。比喻乡野;民间。
近村虽有无食

《杂曲歌辞·空城雀》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诗词。“空城雀”形象地描绘了一只孤寂的雀儿在空荒的城市中挣扎求生的情景。

《杂曲歌辞·空城雀》中文译文:

空城的雀儿啊,
为何不飞到有人家住的地方?
空城里没有人种禾黍。
我在土间生子,在草间生长,
满地上是蓬蒿,幸好没有主人。
近村里虽有高树枝,
下雨时也无法取食,长时间遭受饥饿。
八月里,小孩子会举起弓箭,
家家户户都害怕我飞到田野上。
只要能不离开空城,
秋天时草木都会生子。
黄口的小鸟啊,
请你不要啾啾叫,
长大后必定能够顺利逃过死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空城中的孤独雀儿为主题,通过雀儿的命运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奈。诗人通过雀儿的遭遇,揭示了现实世界中弱者的境遇以及飞离困境的渴望,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关切。

诗中的空城象征着冷清荒芜的社会环境,雀儿则代表着弱小的个体,面对食物匮乏、被追捕的困境,表达了对生存的渴望和逃脱死亡的欲望。诗人以雀儿的视角,描述了空城中的凄凉景象,展现了社会现实与个体命运的对比。

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使得诗中景物和形象鲜明生动。诗中的季节和景物描写,如满地蓬蒿、高树枝等,以及雀儿在农田中飞翔的情景,将社会生活与大自然的景象相互映衬,加深了对比的效果。

整首诗意犹存忧伤,民生哲理韵味浓郁,表达了对社会冷酷与困苦的关切。通过对雀儿的描述,表达了弱者求生的困境与命运无奈,启发人们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同情。

该诗既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痛感,又通过雀儿的命运表达了一种对人性的思考,诗歌思想深刻,感人至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王建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