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词

新嫁娘词朗读

译文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
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注释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
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句: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
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57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28-329

3、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46

鉴赏

  中唐人以白描叙日常生活,往往曲尽人情。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写洞房花烛夜后的新嫁娘,令人过目不忘;王建《新嫁娘词》内容如朱诗之续,艺术上亦不相让。

  古时常言新媳妇难当,在于夫婿之上还有公婆。夫婿称心还不行,还得婆婆顺眼,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古代女子过门第三天(俗称“过三朝”),照例要下厨做菜,这习俗到清代还保持着,《儒林外史》二十七回:“南京的风俗,但凡新媳妇进门,三天就要到厨下去收拾一样菜,发个利市”。画眉入时固然重要,拿味合口则更为紧要。所以新媳妇总会有几分忐忑不安的。

  “三日入厨下”直赋其事,同时也交待出新婚的特定程序。“洗手”本是操作中无关紧要的环节,写出来就有表现新妇慎重小心的功效——看来她是颇为内行,却分明有几分踌躇。原因很简单:“未谙姑(婆婆)食性”。考虑到姑食性的问题,颇见出新妇的精细。同样一道羹汤,兴许有说咸,有说淡。这里不仅有个客观好坏标准,还有个主观好恶标准。“知己不知彼”,是不能稳操胜券的。她需要参谋,还要考虑谁来参谋。夫婿么,十个男儿九粗心,他在回答母亲食性问题上,也许远不如对“画眉深浅”的问题来得那么叫人放心。而女儿才是最体贴娘亲的,女儿的习惯往往来自母亲的习惯,食性亦然。所以新嫁娘找准“小姑”。味”这东西,说不清而辨得出,不消问而只须请“尝”。小姑小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总未成年,还很稚气。她也许心想尝汤而末敢僭先的,所以新嫂子要“遣”而尝之。姑嫂之间,嫂是尊长。对夫婿要低声问,对小姑则可“遣”矣。情事各别,均应服从于规定情景。这两句切合人物的身份和特定的生活情境,写得细腻传神。

  诗人写到“尝”字为止,以下的事情,就要由读者去补充了。这样反觉余味无穷,体裁的限制转化为表达的优长。由于诗人善于描写特定情境下的特定心理,寥寥几笔便勾出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慧黠的新嫁娘的形象,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新嫁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这首诗所写的,就属于这一类。这也是唐代封建社会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作羹汤。

  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摇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他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诗的后两句是说,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但是,婆婆喜欢什么口味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而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这位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心机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巧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偿,而不问她的丈夫呢?是因为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的场所,羹汤做好以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 一紧紧相扣。清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像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

  读这首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机无疑是欣赏有加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遵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逻辑推理过程:一: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个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和诗结合。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像这样的诗,来源于生活,并敏感的捕捉诗意的表现,它的成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参考资料:

1、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70-771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王建朗读
()

猜你喜欢

绕岳复沿湘,衡阳又耒阳。
不堪思北客,从此入南荒。
旦夕多猿狖,淹留少雪霜。
因经杜公墓,惆怅学文章。
()
仰窥北斗认辽阳,一夕西风引梦长。
罗袜路生难问信,石城烟绕怯停装。
草青自判身为冢,塞黑俄惊骨似芒。
正好相关商别恨,晓鸦啼散一天霜。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客里栖栖叹食艰,桃源也复念人间。
九重鵷鹭思金屋,万里烟尘痛玉关。
节物可怜梅竞出,浪萍长羡鸟知还。
明朝跋马归仙隐,健笔清樽尽傲閒。
()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
怀蓐酒仍冻,终年人不来。
残灯听暮雨,孤馆见新梅。
裹饭谁相问,陈刍我独哀。
奈何兼数事,总付掌中杯。
()

君知妙高堂,何异妙峰境。向来妙高人,宛在妙峰顶。

()

岩端曙日晖,岩下启松扉。
流水不知处,幽禽相与飞。
青山常对席,白发久忘机。

()

老病杜门久,佳时谁与过。
亲朋怀我少,风月向人多。
梅景横清夜,江声动白波。

()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有馥其芳,有黄其葩。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之子之远,我劳如何。我闻其声,载坐载起。同心离居,绝我中肠。

()

城上高楼俯碧波,楼头小住病维摩。萧疏红树半溪冷,偃蹇青山两岸多。

抱膝目中无管乐,苦心句里有阴何。与君且酌匏樽酒,明月钩帘一放歌。

()

君不见李生出门仰天笑,㐲剑直走长安道。又不见苏季还家人尽轻,敝裘再入咸阳城。

丈夫义气横云海,局促宁为辕下态。白璧凋磨美益光,黄金百鍊精还在。

()
过水得凭槛,满川皆夕阳。
江山逢胜绝,手笔恨荒唐。
城郭蒙笼近,汀州杳霭长。
明朝又东去,尘土入衣裳。
()

洛阳才解佩,过眼忽秋分。
四海一明月,千山共白云。
雁烟迷晓树,虫露湿香芹。

()

短亭分袂后,倚槛思偏孤。雨雪落残腊,轮蹄在远涂。

人情难故旧,草色易凋枯。共有男儿事,何年入帝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