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治于田

出自唐代韩愈的《琴曲歌辞·越裳操》,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shú zhì yú tiá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
雨之施,物以孳。
我何意于彼为?自周之先,其艰其勤。
以有疆宇,私我后人。
我祖在上,四方在下。
厥临孔威,敢戏以侮。
孰荒于门,孰治于田
四海既均,越裳是臣。
()
疆宇后人:(名)①后代的人:前人种树,~乘凉。②子孙。
四方:1.东、南、西、北,泛指各处:~响应。奔走~。2.属性词。正方形或立方体的:~的木头匣子。四四方方的大脸。
戏以侮四海:1.指全国各地,指天下、全国;也可指世界各地。另有“豪放、豁达”的意思。2.四方。泛指四方之地。

《琴曲歌辞·越裳操》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诗意描绘了雨水滋润大地,万物繁衍生长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为自己的国家和后人承担起重任的决心和使命感。

诗歌的中文译文如下:
雨水的施予,使万物繁衍。我在考虑着对彼此有何贡献?自周代开始,辛勤努力。为了有一个疆域,以事奉我们后代。我的祖先位于上方,四方则在下方。我以庄严的威仪面对,敢以戏耍自娱。谁是被封闭的门户,谁是治理田地的人。四方的海洋已经平定,越地成了我的臣子。

这首诗描绘了雨水滋润大地,使万物生机勃勃,突显了自然界的伟大和奇妙。韩愈通过这种描写,隐喻了自己在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角色。

诗中的“自周之先,其艰其勤”,表达了韩愈对周代先祖的敬仰和对自己后人责任的担当。他秉承着祖先的精神,在艰辛和勤劳中努力奋斗,以便为后代留下一个安宁繁荣的国家。

最后几句“四海既均,越裳是臣”,表达了韩愈在平定四方海洋之后,将越地定位为属于自己的臣子,彰显了他对于国家统一和疆土完整的努力。

这首诗词中,韩愈以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将自然界的景象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相结合,表达了他对社会发展和为后代谋福利的乐观和决心。整首诗词优美流畅,语言简练,视角鲜明,既表达了对自己祖先的尊敬,又传达了对未来责任的肩负和战胜困难的决心,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