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把烛出洞户

出自唐代王建的《相和歌辞·乌夜啼》,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ā rén bǎ zhú chū dòng hù,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庭树乌,尔何不向别处栖?夜夜夜半当户啼。
家人把烛出洞户,惊栖失群飞落树。
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
未明重绕主人屋,欲下空中黑相触。
风飘雨湿亦不移,君家树头多好枝。
()
当户家人:1.家庭成员2.旧称仆人。3.指平民。4.指妇女。
洞户上天:1.天空,天上。2.古人观念中的万物主宰者,能降祸福于人。3.前一天或前几天。
回回:〈名〉指回族人民。
栖处未明重绕主人:(名)①权力或财物的所有者:人民是国家的~。②接待宾客的人(跟“宾”“客”相对)。③旧时雇用仆役的人。
欲下飘雨树头多好

《相和歌辞·乌夜啼》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该诗以乌鸦夜晚啼叫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乌鸦的关怀和同情之情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庭树乌,尔何不向别处栖?
夜夜夜半当户啼。
家人把烛出洞户,惊栖失群飞落树。
一飞直欲飞上天,回回不离旧栖处。
未明重绕主人屋,欲下空中黑相触。
风飘雨湿亦不移,君家树头多好枝。

这首诗借乌鸦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世间万物的关切。诗词通过描绘乌鸦的行为,展现了诗人对乌鸦孤寂、辗转逐树而啼的怜悯之情。乌鸦夜半的啼叫使家人惊醒,探出窗户迎风点燃蜡烛,结果吓散了乌鸦群,使乌鸦无家可归,只能回到旧栖处。但乌鸦并不畏惧,它们在主人屋上盘旋,试图在天亮之前寻找一个合适的栖身之地。即便是在风雨交加的情况下,乌鸦仍然不动,展示了它们对原来栖身的依恋和坚守。诗词末句描述了君家树头枝繁叶茂的景象,也可视为对故土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描绘乌鸦的行为,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的无常变迁和乌鸦自身的坚韧精神。诗人以乌鸦的形象,传达出对生活中不易为人所理解的事物的同情和倾听。同时,诗人也借由乌鸦的形象,暗示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进一步引发读者对人生、归属和坚守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形象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王建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