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回沿石寻。唐代。李贺。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凄凄四月兰,千里一时绿。夜峰何离离,月明落石底。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译文:
长歌披断衣襟,短歌断绝白发。秦王不可见,日夜心里燃热。口渴时喝罐中的酒,饥饿时摘下陇上的谷。四月里荒凉的兰花,片刻间成了翠绿。夜晚的山峰多么陌生,明亮的月光洒在山底。我在崎岖的石头上徘徊,照亮了崇山之外。无法与你一起游玩,歌声唱罢我头发已开始褪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所描绘的是一个悲凉的景象,借助长歌和短歌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诗人李贺自称为“壮士”,意味着他有着不同凡响的气质和孤高的性格。他长歌披断衣襟,短歌断绝白发,暗示了他在豪情冲动中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即使会牺牲自己的形象和健康。他渴望得到秦王的承认和认可,但他却无法得到这个希望。无论是在饮食上还是心灵上,他都感到空虚和饥渴。四月里的兰花虽然荒凉,却在一瞬间变得翠绿,暗示了美好的事物只是短暂而易逝的。夜晚的山峰使他感到陌生和孤寂,而明亮的月光则在他触摸到山底后照亮了遥远的高峰。诗人希望能够与他所仰慕的人一起游玩,但徒劳无功,反而颤颤巍巍地唱完了歌,发现自己已经老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孤独,以及对现实世界中的无力和沮丧的触动。诗人通过对自己的思考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诗中使用了寓言和象征等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整首诗以细腻而瑰丽的形象描写了诗人内心情感的波澜和起伏,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共鸣。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