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朗读

《榆》是苏轼的一首诗词,描写了在汴堤上行走时对榆树的感受,以及在幽囚之中再次见到榆树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榆树茂盛的绿叶让我感到厌倦,我走在汴堤上。千株榆树也无法填满一亩土地,它们被一束束砍伐。之后我被囚禁在幽暗的地方,却再次看到了这棵树。它的树皮被虫蛀,秋雨中的病叶掩埋在墙角弯曲处。有人说霜雪的苦,但生命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此。我坐等春风的到来,飞舞的花瓣将覆盖空旷的房屋。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榆树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中的榆树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它们虽然被砍伐和腐朽,却依然在秋雨中生长,展现着生命的力量。作者在行走汴堤时对榆树的感受,表达了他对寻常事物的审美疲劳,对平庸生活的不满。然而,当他被囚禁在幽暗之地时,再次见到榆树,他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与意义,并期待着春风的到来,带来新生和希望。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自然的关注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对细微之物的观察,他传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慨。它呈现了苏轼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自由和希望的向往。

总之,这首诗词《榆》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榆树在不同场景下的形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由、希望的向往。它是一首优美而深邃的诗词,凝练地表达了苏轼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朗读
()

猜你喜欢

中宿城深集暮鸦,二禺联秀翠槎牙。两山直出连天近,一水中流到海赊。

树杪间云栖老鹤,洞门清昼有桃花。飞来古刹何年代,独倚松根对日斜。

()

君家两诗人,诗名满天地。
大者扶宿梧,入论金銮事。
小者乘天风,去草玉楼记。

()
次旧诗韵赠宝觉长老谁能斗酒博西凉,但爱斋厨法豉香。
旧事真成一梦过,高谈为洗五年忙。
清风偶与山阿曲,明月聊随屋角方。
稽首愿师怜久客,直将归路指茫茫。
()

风尘如此送君行,念尔才华独老成。军旅未闻忘俎豆,掾曹多见到公卿。

沧江日射旌旗影,紫阁风悲鼓角声。玉麈谈玄何事业,云台图像是功名。

()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
霜天豁澄明,水日共清朗。
西园足甘菊,欢言事幽赏。
板舆奉慈颜,华发森少长。
一笑喜团栾,千枝迷俯仰。
()

白玉楼台知几重。夜来望断广寒宫。一分乍阙婵娟影,二八尤宜冰雪容。
云鬓露,玉钗风。水晶帘幕正玲珑。殷勤再为天香醉,可惜清光付晓钟。

()

薄云晴日烂烘春,高柳清风便可人。一饱本无华屋念,百年今见老农身。

童童翠盖桑初合,滟滟苍波麦已匀。便与溪塘作盟约,不应重遣濯缨尘。

()
故剑不可收,姓名刻剑匣。
瑟瑟白杨根,虚空葬金甲。
()

草庐卧龙目未开。岩溪作霖手未抬。
苍生望望亦劳尔,滂霈甘泽从何来。

()

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燕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

朔雪如筛密不开,自怜身在乱云堆。剡溪纵有王猷棹,中道那堪兴尽回。

()

降士林沾蕙草寒,弦惊翰苑失鸳鸾。

秋中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

本为独立难,寄彼高树枝。蔓衍数条远,溟濛千朵垂。

向日助成阴,当风藉持危。谁言柔可屈,坐见蟠蛟螭。

()

北斗低垂倚禁城,南山当殿更分明。合宫共祝齐天寿,鸣佩遥闻动地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