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遣倾罍向月羞

出自明代程嘉燧的《十五夜无月和韵》,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wèi qiǎn qīng léi xiàng yuè xiū,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节物阴晴总不愁,思家时复一低头。
空劳拄杖中宵待,未遣倾罍向月羞
放客惺惺归别院,任他晻晻下西楼。
嫦娥亦是人间意,想像含颦耐九秋。
()
节物阴晴:指向阳和背阴。比喻得志和失意。
不愁低头:(动)①垂下头:举头望明月,~思故乡。②比喻屈服:决不向困难~。
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宵待放客惺惺:1.形容声音婉转动听。2虚情假意,扭捏做态。
西楼人间意想像:1.思念、怀想。2.假想。

《十五夜无月和韵》是明代程嘉燧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十五夜,丰富的诗意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的眷恋。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十五夜没有明亮的月光,与韵共和。
无论天空阴晴,我总是不担心节日之物。
每当我思念家乡,便会低下头。
虚度光阴,在夜深人静时我拄着拐杖等待。
直到现在,我仍未能将酒杯举向月亮,感到有些羞愧。
我放下了客人的身份,独自回到别院。
不管外面的天色多么昏暗,我随意倚在西楼。
就像嫦娥一样,她也怀有人间的情感,
我想象着她含着微微的愁容,耐心等待着九秋的结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没有明亮月光的十五夜,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诗人的心境如同月色的明亮度一般暗淡无光,但他并不为此所困扰,而是以平和的心态迎接节日。这体现了作者对于物质的超脱,他不再追求外在的光鲜和繁华,而是注重内心的宁静和深思。

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每当思乡之情泛起,诗人便会低下头,默默地怀念远方的家园。这种思念并非焦虑和不安,而是一种平和的回忆和眷恋,展现了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

诗中的拄杖中宵待,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等待。他在寂静的夜晚拄着拐杖,孤独地等待月亮的出现,但却始终未能将酒杯举向月亮,这种无法实现的愿望使他感到些许羞愧。这种羞愧或许暗示了人生中未能实现的遗憾和无奈。

诗人放下了客人的身份,回到了别院,独自一人。无论外面的天色如何昏暗,他心境宁静,随意倚在西楼,享受寂静的夜晚。这表达了作者对于宁静和内心空间的向往,以及对繁华喧嚣的世俗生活的超脱。

最后,诗中提到了嫦娥,她也怀有人间的情感。诗人想象着嫦娥含着微微的愁容,耐心地等待九秋的结束。这里的嫦娥象征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而她含颦的表情则传递出对于世事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思考。诗人通过对嫦娥的联想,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于人世间情感的思索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物质追求的超脱和内心世界的宁静。诗人通过对十五夜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同时透露出对于人生遗憾和无奈的感受。诗中的嫦娥形象则象征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进一步加深了诗词的意境。整首诗词在寂静的夜晚中展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引发读者对于生命的瞬息和无常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