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中草一川

出自宋代袁说友的《送同年曾南仲寺丞知温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yàn dàng shān zhōng cǎo yī chuā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久同朝迹又同年,更送旌麾过海边。
多士向来亲戴席,斯民今幸得苏天。
潜心阁上书千卷,雁荡山中草一川
小待公余寻旧迹,便归玉笋听鸣鞭。
()
多士今幸潜心阁上书:上书shàngshū∶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给地位高的人写信陈述意见上书乞骸骨。——《后汉书·张衡传》吾上书太夫上,谱汝诸孙中。——清·全祖望《梅花岭记》∶旧时指私塾先生给儿童讲授新课
旧迹:旧迹jiùjì∶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古迹
鸣鞭:抖动鞭子出声鸣鞭走马。古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鞭形,振动时发出响声,叫人肃静。

《送同年曾南仲寺丞知温州》是宋代袁说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久同朝迹又同年,
更送旌麾过海边。
多士向来亲戴席,
斯民今幸得苏天。
潜心阁上书千卷,
雁荡山中草一川。
小待公余寻旧迹,
便归玉笋听鸣鞭。

诗意:
这首诗词是袁说友送别同年同朝的朋友曾南仲,他被任命为温州的寺庙丞。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送行之情。诗中提到了多位有才干的士人都亲自前来送行,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与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斯民(指普通百姓)能够享受太平盛世的喜悦。诗人还提到自己一直专心致志地读书,堆满了阁上,而雁荡山中的青草也像一条川流一样茂盛。最后,诗人表示自己会稍作停留,寻找一些过去的足迹,然后回到宝剑山听那玉笋的鸣鞭。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送别朋友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中使用了对仕途的象征物旌麾和对百姓的称呼斯民,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和谐景象。诗人提到了自己积极的读书态度,阐述了他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知识的珍视。雁荡山的青草象征着自然的繁茂和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力量相呼应。最后,诗人提到回到宝剑山听玉笋的鸣鞭,暗示着他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与关注。

整首诗词以平仄工整的七言绝句形式呈现,节奏韵律流畅自然。通过描绘细腻的情景和深思熟虑的表达,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展现了对友谊、知识和历史的思考和关怀。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融入了社会背景和人文关怀,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袁说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