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芥明经意转非。宋代。袁说友。为公相与年犹小,拾芥明经意转非。惟有城南贤父子,读书元只为传衣。
诗词:《陈氏子读书堂》
朝代:宋代
作者:袁说友
中文译文:
陈氏子读书堂,
朝代盛世,有一位名叫陈的孩子在书堂中读书,
为公相与年犹小,
他与同窗的小伙伴一起,虽然年纪还很小,
拾芥明经意转非。
他们捡拾着经书中的细微之处,领会其中的深意。
惟有城南贤父子,
然而,只有城南的陈家父子,
读书元只为传衣。
他们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承家族的衣钵。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世时期的场景,年幼的陈氏子在读书堂中与同窗们一起学习。他们虽然年纪尚幼,却能从经书中领悟到其中的深意,对知识充满渴望和理解力。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陈家父子的读书目的并非追求功名利禄,而是为了传承家族的衣钵,继承家族的文化。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描绘了宋代盛世时期一个小孩子的读书场景。作者通过描述陈氏子与同窗们一起阅读和学习,展示了年轻一代对知识的热情和求知欲。诗中的"拾芥明经意转非"表达了他们对细枝末节的关注和对经书深意的理解。然而,诗末点明了陈家父子的特殊目的,他们的读书之路是为了传承家族的文化和价值观,而非功名富贵。这种对家族传统的重视和教育的理念,显示了诗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家族责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的场景,展现了年轻一代对知识的追求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它鼓励人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保持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并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袁说友。(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