羇怀不成寐

出自宋代袁说友的《展扫先茔》,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 huái bù chéng mèi,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寂寞千松老,萦纡一水通。
重来惊鬓雪,遗恨满春风。
拱木人何在,伤心泪已穷。
羇怀不成寐,月落半山空。
()
寂寞:(形)孤独冷清。[近]寂寥。
萦纡:盘旋弯曲;回旋曲折;萦回
一水重来:1.再来;复来。2.汉乐曲名。
遗恨:未尽的心愿,未完成的理想,遗憾,到死还感到悔恨或不称心的事情。
春风:(名)①春天温暖轻柔的风。②比喻恩惠。③比喻笑容:~满面。
何在:(书)(动)在哪里:理由~?
伤心泪羇怀不成:1.不行2.不行3.用在句末,表示推测或反问的语气,前面常常有“难道、莫非”等词相呼应。

诗词:《展扫先茔》
作者:袁说友
朝代:宋代

寂寞千松老,萦纡一水通。
重来惊鬓雪,遗恨满春风。
拱木人何在,伤心泪已穷。
羁怀不成寐,月落半山空。

【中文译文】
松树苍翠茂盛,独自寂寞地站在先人的坟墓旁,
一条曲折蜿蜒的小溪流经其中。
再次回来,惊触到了白发如雪的鬓角,带来了满怀的遗憾,
春风吹拂之下,遗憾之情油然而生。
拱木的墓碑上已无人来守望,
伤心的泪水也已流尽。
因思念而无法入睡,
月亮已落下,半山的寂寞空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寂寞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废弃的墓地。先茔即指的是先人的坟墓,作者通过描绘松树和小溪来烘托墓地的寂寞氛围。松树是常见的寓意长寿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它们在这里显得孤寂而古老。小溪蜿蜒曲折,穿过墓地,象征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

诗的第二部分,作者回到墓地,触及到自己已经白发如雪的鬓角,这里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流逝和年华消逝的感慨。春风吹拂之下,作者感到遗憾和悲伤,因为时光已经不再回来,带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只留下了遗憾。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拱木人已不在,墓碑无人看守的情景。这里的拱木指的是墓碑上的横木,表示墓碑已经年久失修,荒废不堪。这种荒凉的景象进一步强调了寂寞和凄凉的氛围。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因思念而无法入睡的心情,月落半山,寂寞而空虚。诗中的月亮象征着孤独和无尽的思念,而半山的寂寞则增加了空虚和无力的感觉。

整首诗以寂寞、凄凉的墓地为背景,通过描绘悲伤的情感和时光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无奈。这种感伤而凄美的情绪使人产生共鸣,也呼应了宋代诗词中常见的意境和主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袁说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袁说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