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放归来天欲暮

出自宋代杨公远的《次韵塞下曲》,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fēi fàng guī lái tiān yù mù,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
貂裘毡帽紫骅骝,挟弹弯弧架铁矛。
飞放归来天欲暮,数声羌笛起高楼。
()
貂裘:用貂的毛皮制做的衣服。
毡帽:用毡制作的帽子。
骅骝:亦作“驊駵”。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
架铁矛羌笛:乐器名。古时流行于塞外的一种笛子,长约四十余公分,最初为四音孔,后改为五音孔,可独奏或伴奏。因源出于少数民族羌族中,故称为羌笛。
高楼: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次韵塞下曲》是宋代杨公远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貂裘毡帽紫骅骝,
挟弹弯弧架铁矛。
飞放归来天欲暮,
数声羌笛起高楼。

诗意:
诗人描绘了一幅边塞景象,描述了一位骑着紫色高头骏马,身穿豪华貂裘,戴着毡帽的勇士。他挟弓弩,驾驭铁矛,自由自在地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当他飞速驰骋归来时,天空已经暮色沉沉,远处传来几声羌笛,引起高楼上的人们的注视和思绪。

赏析:
这首诗词以鲜明的形象和瑰丽的描述展示了边塞风光和英勇豪情。诗人通过色彩的运用,以紫色来表现骏马的高贵和壮丽,以貂裘来展示勇士的奢华。铁矛、弓弩等武器的描绘,强调了勇士的英勇和威武。诗人通过对归来时天色的描绘,展示了这位勇士驰骋边塞的时间和空间感。最后,几声羌笛的描写,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也展示了边塞生活的寂寥和思乡之情。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和场景,展示了边塞军人的英勇和壮丽。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边塞生活的荒凉和辛酸。诗词中运用了色彩、光影和声音等多种元素,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边塞的广阔和独特。这首诗词既展示了壮丽的边塞景色,又抒发了对家园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公远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杨公远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