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倦乍如倾耳听

出自宋代王洋的《琴枕》,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óu juàn zhà rú qīng ěr tīng,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琢石髹池省练弦,寂尘不动五音全。
应嫌杂奏妨人乐,正可常携对客眠。
投倦乍如倾耳听,起醒惟欠籁声传。
舞云家范升堂席,寂寞依稀万古贤。
()
不动,五音,客眠,投倦,万古

《琴枕》是宋代诗人王洋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琴枕为题材,通过描写琴枕的琴音和其所引发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寂寞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

诗中描述了琴枕的制作过程,琢石髹池省练弦,表明琴枕经过精心的琢磨和调试,琴音纯净动听。然而,琴声在寂静的尘世中却无法引起人们的关注,五音全而无人倾听。诗人认为琴声应该专注于欣赏,而不应该被杂音所干扰,因此诗中提到应该避免杂奏妨碍人们的享受。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琴声的喜爱和对于琴音的依赖。琴声使他感到宁静和满足,所以他喜欢将琴枕随身携带,以便在休息时可以与客人一起欣赏琴音,共同进入宁静的世界。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一种幻听的方式描写了琴声的效果。他投入了琴声的怀抱,仿佛侧耳倾听,从疲惫中苏醒过来,只感觉到琴音如梦幻般地传达着某种美妙的情感。这种效果使得寂寞的空间中仿佛重现了古代贤人的风采,让人联想到古代的智者和他们的思想。

整首诗以琴枕为中心,通过描绘琴音的美妙和琴声带来的情感体验,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琴音被诗人视为一种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同时也成为他与客人分享思考和欣赏的媒介。通过琴枕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于宁静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王洋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