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庐脱尘想

出自宋代孙应时的《山庵秋夕》,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ng lú tuō chén xiǎng,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山晚下樵牧,秋声生夜长。
精庐脱尘想
倦枕惬新凉。
万里一筇在,百年双鬓苍。
定知间有味,不必醉为乡。
()
精庐双鬓苍有味:有味,有味儿yǒuwèi,yǒuwèir∶指食物滋味好这菜真有味,我爱吃∶食物变质而馊臭饭有味了,吃了会闹肚子的∶有情趣这幅小品画很有味儿。

《山庵秋夕》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以山庵秋夜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山晚下樵牧,
秋声生夜长。
精庐脱尘想,
倦枕惬新凉。
万里一筇在,
百年双鬓苍。
定知间有味,
不必醉为乡。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山庵秋夜的思绪和感受。首句“山晚下樵牧”,描绘了山间的晚霞和归来的樵牧,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接着,诗人写道“秋声生夜长”,以秋天的声音和夜晚的漫长来烘托出孤寂与静谧的氛围。

第三句“精庐脱尘想”,表达了诗人清心寡欲、追求精神净化的心态。他离开尘世的纷扰,对于物质的追求已不再重要,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接下来的一句“倦枕惬新凉”,描绘了诗人在凉爽的夜晚入眠,感受到宜人的清凉。这里的“倦枕”折射出诗人一天的疲惫,而“惬新凉”则体现了他在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找到的舒适和愉悦。

接下来的两句“万里一筇在,百年双鬓苍”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慨。诗人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只是漫长岁月中的一瞬间,而自然的生命却延续了万里。他的双鬓上已经出现苍白的岁月痕迹,暗示了时光无情的流逝。

最后两句“定知间有味,不必醉为乡”,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领悟。诗人认识到生活的真谛在于体验其中的滋味和乐趣,而不必沉溺于痴迷和追求。他希望通过这种领悟,能够找到内心的归属和宁静,不再需要外在的醉乡和迷失。

整首诗通过对山庵秋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岁月流转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净化和安宁的追求。诗人通过与自然的对话,启发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寄托了对宁静和内心归属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