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天地只寻常。宋代。释祖钦。利刀拈起白如霜,可惜无端成自伤。消尽少林三尺雪,古今天地只寻常。
诗词:《偈颂七十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祖钦
译文:
利刀拈起白如霜,
可惜无端成自伤。
消尽少林三尺雪,
古今天地只寻常。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释祖钦的《偈颂七十二首》中的一首。诗人以利刀拈起的白色刀光,比喻战乱中的刀光剑影。然而,这样的杀戮却无端地伤害了自己。诗中还提到少林寺,少林寺是佛教的圣地,也是武术的发源地,象征着正义和英勇。然而,即使这样神圣的地方,也无法抵挡战乱的侵袭,雪花消融后只剩下平凡的一片。通过描绘战乱和少林寺的对比,诗人表达了战乱带来的破坏和无常,以及人间苦难的普遍性。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切思考和对人间苦难的感慨。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战乱中的一幕景象,利刀拈起的刀光白如霜,形象生动。通过"利刀"和"白如霜"的对比,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了战乱的残酷和无情。诗人随即提到这样的杀戮只会伤害自己,暗示了战乱对人们心灵的摧残和伤害。
接着,诗人以少林寺为象征,通过少林寺的雪花消融,将战乱与人间苦难联系起来。少林寺作为佛教的圣地和武术的发源地,象征着正义和英勇,在人们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然而,即使是这样神圣的地方,也无法逃脱战乱的摧残,雪花消融后只剩下平凡的一片。这种对比让人们深切感受到战乱的破坏力量和人间苦难的无常性。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精准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切思考和对人间苦难的感慨。通过对比和象征,诗人展现了战乱的残酷和人间苦难的普遍性,引发人们对战乱和苦难的深思。这首诗在简洁中显现了深刻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反思人性与世道的关系。
释祖钦(一二一六~一二八七),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袁州仰山禅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灯存稿》卷四有传。...
释祖钦。释祖钦(一二一六~一二八七),号雪岩,闽之漳州(今福建漳州)人。五岁出家,十六薙染,十八行脚。初参双林洎、妙峰善、石田薰诸老,无所发明。闻天目礼住净慈,怀香请益,亦无所入。遂上径山谒无准师范禅师,依师范最久。理宗宝祐元年(一二五三),初住潭州龙兴禅寺,后历住湘西道林禅寺、处州南明佛日禅寺、台州仙居护圣禅寺、湖州光孝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袁州仰山禅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卒,年七十二。有《雪岩祖钦禅师语录》四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续灯存稿》卷四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