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衲袈裟入墨盆

出自宋代释宗杲的《遵璞禅人求赞》,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mó nà jiā shā rù mò pén,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临济烧黄禅版,香严哭沩山拄杖。
云门村叟效颦,也作这般伎俩。
作麽生是这船伎俩。
咄。
传来铁钵盛猫饭,磨衲袈裟入墨盆
祖翁活计都坏了,不知将底付儿孙。
()
拄杖:1.执持。三国魏曹操《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2.支撑着拐杖。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韩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摇。”宋苏轼《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3.手杖,拐杖。唐钱起《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宋陆游《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明马愈《马氏日抄·憨皮袋》:“乃贯休所画弥勒佛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禹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鲧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效颦: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的模仿他人,以致效果很坏。
伎俩:(名)①花招,不正当的手段:卑鄙的~。②(书)技能。
猫饭袈裟:和尚披的法衣,由许多长方形布片拼缀而成。
祖翁活计:(名)①原指手艺或缝纫、刺绣等,现泛指各种工作:针线~|店里的~快干完。②做成的或待做的手工制品:她拿着~给大家看。
不知:不知道、不明白。
儿孙:(名)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满堂。

《遵璞禅人求赞》是宋代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临济烧黄禅版,
香严哭沩山拄杖。
云门村叟效颦,
也作这般伎俩。
作麽生是这船伎俩。
咄。
传来铁钵盛猫饭,
磨衲袈裟入墨盆。
祖翁活计都坏了,
不知将底付儿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位名叫遵璞的禅师在求得赞许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奇特的经历。

诗中首先提到了临济,临济是一个佛教宗派的名字,烧黄禅版则指的是在佛教寺庙中焚烧黄色的禅宗经典。这里的意象可能暗示着对于传统禅宗教义的批判或者破除。

接着诗中描写了香严哭沩山拄杖,沩山是中国的一座名山,香严是指向佛教寺庙中香火鼎盛的景象。这一景象可能暗示着禅师对于俗世繁华的悲叹和对于名利的超越。

随后诗中提到了云门村叟效颦,这里云门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法,村叟指的是一个村庄的老人。这里的意象可能表达了禅师以普通人的身份来模仿修行者的姿态,以此来探索禅宗的真谛。

诗中接下来的句子“也作这般伎俩,作麽生是这船伎俩”以及“咄。”则表达了禅师对于自己行为的疑惑和困惑,也可能暗示了对于人生和修行的无常和不确定性的思考。

接着诗中描述了铁钵盛猫饭,磨衲袈裟入墨盆的情景。铁钵盛猫饭可能象征了寺庙中的修行者的清贫和禁欲,而磨衲袈裟入墨盆则可能暗示了对于佛教教义和传统的一种颠覆和调侃。

最后两句“祖翁活计都坏了,不知将底付儿孙”,则表达了禅师对于传统的破坏和对于未来的担忧。祖翁活计指的是祖辈们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智慧,而不知将底付儿孙则表达了禅师对于传统智慧是否能够传承给后代的忧虑。

整首诗词以幽默的语言和奇特的意象表达了禅师对于传统和现实的反思,揭示了他对于禅宗教义和修行的思考和质疑,以及对于人生和传统智慧的深入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宗杲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