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尘尽是本来人。宋代。释宗杲。处处真,处处真,尘尘尽是本来人。真实说时声不现,正体堂堂没却身。
诗词:《偈颂一百六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释宗杲
中文译文:
处处真,处处真,
尘尘尽是本来人。
真实说时声不现,
正体堂堂没却身。
诗意和赏析:
《偈颂一百六十首》是由宋代的佛教僧人释宗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一个重要的佛教观念: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个真实存在的本质就是人自己。
诗中的“处处真”两句,表达了一种觉悟的状态,意味着在每一个事物里都能体现出真实的存在。尘尘尽是本来人,意味着尘世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人自己创造和体验的,人与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诗中接下来的两句:“真实说时声不现,正体堂堂没却身”,揭示了真实存在的本质无法通过言语来描述,也无法通过形体来界定。真实不是可以被外在呈现的,而是一种内心的体悟和领悟,是超越言语和形式的。
这首诗词通过简明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佛教思想中的“真实存在”观念。它启示人们应当超越表象的幻象,去体悟自己内心的真实和本质。这样的觉悟能够帮助人们认识到自身与世界的紧密联系,以及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释宗杲通过这首诗词传递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这些诗句简明扼要,意义深远,给人以启示和思索的空间,体现了佛教诗歌的特点。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释宗杲。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