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於竺峰下

出自宋代释智愚的《净发吴生》,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éng yú zhú fēng xià,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适意我云水,寻幽访所知。
曾於竺峰下,会见宝溪时。
巧理数茎发,清分两点眉。
忽忘心手处,何谓不如斯。
()
适意:自在合意。
寻幽会见:(动)跟别人相见(多用于外交场合):~外宾|愉快的~。[近]接见|会面。
理数何谓:何谓héwèi什么叫做;什么是何谓灵感?指什么;是什么意思。用于询问后面常带“也”字此何谓也?
如斯:如斯,拼音是rú sī,汉语词汇,释义为如此。

《净发吴生》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适意我云水,寻幽访所知。
曾於竺峰下,会见宝溪时。
巧理数茎发,清分两点眉。
忽忘心手处,何谓不如斯。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追求和内心的宁静。诗中主人公(可能是吴生)沉醉于自然山水之中,寻找幽静之地,探索内心的真知。作者回忆起与宝溪的相遇,形容自己巧妙地整理着头发,清晰地分开着双眉。然而,作者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当他沉浸在自然之中时,他是否忘记了心与手的界限,这种境界是否无法超越。

赏析:
《净发吴生》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传达了一种追求宁静和自我反思的情感。诗中的云水、竺峰、宝溪等形象都是自然景观,它们与作者的心灵相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意境。诗人通过整理头发和分开眉毛的描写,展示了一种细腻而精致的生活态度。然而,最后两句"忽忘心手处,何谓不如斯"则引发了读者对于境界的思考。这种境界既是作者在自然景观中感受到的宁静与和谐,也可能是超越物质世界的心灵境界。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和内心探索的向往,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