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飞戾天。宋代。释智愚。鸢飞戾天,渔跃于渊。四夷拜舞,八表宣传,笑看红日上阑干。
《偈颂二十一首》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诗词。它描述了一系列景象,以及对这些景象的欣赏和思考。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鸢飞戾天,渔跃于渊。
鸢飞指的是一种翱翔于天空的鸟,它高高飞翔,自由自在,凌空展翅。渔指的是在深渊中跃动的鱼,它们在水中奔腾,自由自在,畅游其中。这两句表达了自然界中的两种不同的自由状态,象征了各类生命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展现出的自由和活力。作者以此来启示人们,要像鸢和鱼一样,发挥自身的特长,积极进取,活出真正的自我。
四夷拜舞,八表宣传,笑看红日上阑干。
四夷和八表分别指的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它们向大宋朝廷臣服并致敬。这里的“拜舞”和“宣传”表示了各地纷纷归附大宋的盛况,象征了和平与繁荣。最后一句“笑看红日上阑干”则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切的欣慰和喜悦。红日上升的景象象征着新的希望和光明的未来,而“阑干”则指的是宫廷殿阁的门楣,意味着国家的繁荣和安定。作者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国家兴盛的喜悦和对和平时代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鸢和鱼的自由状态、各地归附大宋的景象以及对于和平繁荣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和谐社会和理想世界的追求。它既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与活力,又折射了社会的安宁与繁荣。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清新的语言,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