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屈明胆无雪处。宋代。释智愚。西天末叶,东土初枝。趑趄梁魏兮形影相吊,冷坐嵩少兮路径委蛇。将谓单传直指,谁知一握乱丝。骂底恨底患在为人之师。今则枝枯叶陨,敷茂何期。有屈明胆无雪处,临风只可自嘘戏。聊陈菲供,来兮鉴诸。
《偈颂二十一首》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西天的尽头,东土的初芽。悲伤地徘徊,惋惜地凝望,回想起梁魏两朝的荣华,如同影子般相互怀念。孤寂地坐在嵩山和少林寺之间,曲曲折折的路径弯弯绕绕。曾以为直指人生的道路,却不料一把乱丝。愤怒地责骂自己,悔恨自己作为人的师者的无能。如今,枝条枯萎,叶子凋零,茂盛的景象又在何时重现?有着屈原般胆识,却无处倾诉心中的寒冷。站在风前,只能自嘲地嘘气。只能将自己微不足道的心灵展示出来,供人审视。
这首诗词以宏大的背景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西天末叶和东土初枝象征着兴衰更替的轮回,也意味着作者对逝去的荣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的路径委蛇、一握乱丝,表达了作者曾经的自信和如今的迷茫,同时也反映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和无常。作者通过对自己的反思和自嘲,表达了对自己作为教育者的无奈和懊悔之情。诗末的枝枯叶陨和自嘘戏,则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佛教僧侣释智愚对人生和命运的深刻洞察和感慨,以及其对自身教育使命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内心世界的对比,诗人将个人的遭遇与宏大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命运无常的思考和疑虑。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沉思和共鸣。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