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胥此去休烦恼

出自宋代释智愚的《海首座号怒涛》,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i xū cǐ qù xiū fán nǎo,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忧国忧民日夜惊,攧天攧地作雷鸣。
子胥此去休烦恼,百谷来朝一样清。
()
夜惊雷鸣:(动)①打雷:电闪~。②掌声像打雷那么响亮:掌声~。
子胥一样清

诗词:《海首座号怒涛》

中文译文:
忧国忧民日夜惊,
攧天攧地作雷鸣。
子胥此去休烦恼,
百谷来朝一样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的释智愚之手,名为《海首座号怒涛》。诗人内心深深地忧虑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安危,这种忧国忧民之情在他的心中日夜扰动,使他不得安宁。他的心情如同雷鸣一般,震撼天地,表达出他内心澎湃的愤怒和担忧。

在诗中,诗人提到了子胥,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名臣,他为国家的兴衰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提及子胥,诗人表达了自己放下个人烦恼,关注国家大事的决心。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子胥一样,摆脱个人的纷扰,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最后两句诗描述了百谷来朝的景象,意味着丰收的季节已经到来。这里的百谷象征着人民的喜悦和幸福,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与前两句诗的忧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希望通过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来化解自己内心的焦虑。

这首诗词以强烈的情感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通过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愤怒,诗人呼唤着更好的时代的到来,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期望。整首诗情感激昂,意蕴深远,展示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