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真有功。宋代。释智愚。丁宁损君德,无言真有功。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
《偈颂十七首》是宋代释智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丁宁损君德,
无言真有功。
任从沧海变,
终不为君通。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探讨了如何通过内在的修行来影响他人,以及真正的影响力是如何产生的。诗人通过探讨一个人如何通过谦虚、沉默和无私的行为来影响君主,进而产生真正的功德和影响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种道德力量的观念。诗中的“丁宁”指的是谦逊和低调,它们是一种无声的美德。诗人通过这种无声的美德,损害了君主的威望和权势,但却获得了真正的功德。“沧海”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世事的变化,意味着各种外部的干扰和困难。然而,只有通过内心的修行和真正的品德,才能跨越这些变化,产生真正的影响力。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对个人品德和道德力量的探讨,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影响力的本质。诗人通过无声的修行和真正的品德展示了一种超越时间和权力的力量,这种力量是持久的、无法被外在因素所动摇的。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智慧和深度的思考,启示人们应该通过内在的修行来影响世界,并且这种影响是真正有意义和持久的。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
释智愚。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