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心非佛。宋代。释智朋。即心是佛,非心非佛。东涌西没,穿皮透骨。十字街头,孤峰绝顶,是离窠臼,不离窠臼。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是宋代释智朋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即心是佛,非心非佛。
东涌西没,穿皮透骨。
十字街头,孤峰绝顶,是离窠臼,不离窠臼。
诗意:
这首诗词讲述了一种关于心与佛的理念。诗中表达了即心即佛的观点,指出心和佛是相通的,却又超越心和佛的存在。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心与佛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追求超越自我的过程中的境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表达出了释智朋对佛教思想的思考和领悟。诗中的“即心是佛,非心非佛”表明了心和佛之间的关联,认为人的心灵本质上就是佛。而“东涌西没,穿皮透骨”则以意象的方式描绘了人们在心与佛之间徘徊的状态,意味着心与佛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无法用有形的方式来界定。
诗中的“十字街头,孤峰绝顶”和“是离窠臼,不离窠臼”则用形象的描写表达了人在寻求超越的旅程中的孤独和困境。十字街头象征着人生的选择,孤峰绝顶则象征着个体在追求卓越和超越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孤立。而“是离窠臼,不离窠臼”则表明了人在追求超越的同时,仍然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和约束,无论如何改变,离开窠臼的存在是不可能的。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意蕴深远的语言,以及独特的意象和比喻手法,传达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对个体追求超越的思考。它呈现了一种超越对立的境界,既包含了心与佛相通的智慧,又揭示了个体在追求超越过程中的困境和无法彻底超越窠臼的现实。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释智朋。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