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擞头陀备

出自宋代释正觉的《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ǒu sǒu tóu tuó bèi,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这样师僧,面目可憎。
名摸还不似,藏覆又何曾。
虚空阔无工夫挂剑,沧海深有伎俩挑灯。
抖擞头陀备,玲珑道者棱。
入闽借问,何如个能。
()
师僧不似空阔:宽大辽阔。
工夫:指闲暇时间。
沧海: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伎俩:(名)①花招,不正当的手段:卑鄙的~。②(书)技能。
挑灯:1.上世纪30年代前民间照明都用油灯,碟形器皿内倒入适量的灯油(一般为豆油或菜籽油)中间放置一根灯芯,为使油灯保持一定亮度,需要适时用针、簪挑动油灯灯芯,这就是所谓的“挑灯”。2.把灯挂在高处:~夜战。
抖擞:(动)振作;奋发:精神~。
借问:1.询问,打听,发问。2.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3.敬辞。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4.过问。
何如:1.如何,怎么样。2.如何,怎么样。又指怎么办。3.如何,怎么样。用于陈述或设问。3.何似,比……怎么样。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5.犹何故。
个能

诗词:《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朝代:宋代
作者:释正觉

中文译文:
这样的禅师僧人,容貌令人讨厌。名头虽有,实际却不如所传。虚空中没有时间来挂剑,沧海深处却有技巧来点亮灯火。他们摇曳着头陀的形象,如同精致的道者的棱角。如果问他们进入福建,他们能够如何应对呢?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师僧人的形象,作者对这些禅师僧人持有一定的批评态度。诗中通过比喻和对比,揭示了他们的真实面貌与外表形象之间的差距。

首先,作者对这些禅师僧人的容貌表达了厌恶之情,称其为"面目可憎",暗示他们的相貌并不令人愉悦。这种形象的描绘可能与他们的修行方式、举止或外表装束等有关。

然后,作者指出这些禅师僧人名头虽大,但实际上并不如传闻中那样了不起,用"名摸还不似,藏覆又何曾"来形容他们虚有其表。这种揭示真相的手法,可能与作者对虚伪和伪装的不满有关。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两个对比的景象:虚空中没有时间来挂剑,沧海深处却有技巧来点亮灯火。这种对比可能表达了作者对禅师僧人的修行态度的疑问和批评。作者认为他们在修行上缺乏真实和实质,只是在表面上追求虚无和空洞的形象。

最后,作者运用"抖擞头陀备,玲珑道者棱"来形容这些禅师僧人。"抖擞"表示他们摇曳的头陀形象,而"玲珑"和"棱"则表达了他们的精致和角度分明的形象。这种描写可能是在暗示他们对外表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了内心修行的真正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师僧人形象的描绘和对其修行方式的质疑,表达了作者对虚伪和伪装的不满。它呈现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思考和对真实与表面之间差距的关注,具有一定的批判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