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实应出家时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绍椿行者求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ǐ zhōng shí yīng chū jiā shí,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假使八千五百岁,绍椿松鹤未为奇。
不若绍明光不变,此中实应出家时
念道何忧衣食事,千光影裹听莺啼。
闻声一啭浑消息,满目莲花不见枝。
()
不变:1.常用于诗或古文,可以意味不变的恒常性或稳定性。2.使…不发生不合心意的改变。3.使[某物]不再改变。
出家:(动)离开家庭到庙宇里去做僧尼或道士:~修行|~为尼。[反]还俗。
衣食:衣食yīshí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种基本生活资料
光影:1.日光;光辉。2.光阴,时光。3.阳光照射下形成的阴影。4.喻外表,皮毛。5.因光线照射在物体上所产生的影子。6.特指经放映镜头所投射出的影像。
闻声:听到声音。听到消息。
消息:(名)①传出或听到的有关人或事物的情况:互通~|打探~。②特指报刊、电台等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新华社~。
满目:汉语词汇,解释为充满视野。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绍椿行者求颂》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绍椿行者求颂,
假使活了八千五百岁,
绍椿松鹤未能引起奇异之感。
与之相比,绍明光更为卓越,
这里实际上应该是出家修行之地。
想起什么会让人忧虑衣食问题呢,
千丝万缕的光影中,听到莺啼。
听到一声鸣唱,却无从得知消息,
满眼的莲花,却看不到它的枝干。

诗词以绍椿行者为主题,表达了行者对修行境界的追求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作者描述了绍椿行者的修行历程,虽然他已经活了很长的岁月,但绍椿松鹤并没有引起他的惊奇,相比之下,绍明光的境界更为卓越。这里的绍明光指的是佛教修行中的光明境界,作者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之地。诗词中提到了听到莺啼的光影和鸣唱的声音,但却无法获知其中的消息,以及看到满眼的莲花却无法看到它们的枝干。这些描写突出了修行者对于物质世界的超越和对内心境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超脱和对真理的寻求。

整首诗词通过对绍椿行者的修行历程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境界和超脱世俗的思考。同时,通过对光影、声音和莲花等形象的运用,给人以超越现实的意境和寄托内心的宁静感。这首诗词富有禅意,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佛教思想中的修行理念,体现了艺术与宗教的结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