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眼瞎妙明生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学无学颂一十五首》,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ěr lóng yǎn xiā miào míng shē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平平。
夺下生机不作声,耳聋眼瞎妙明生
随流口欲传心印,岂是缘情粥饭僧。
()
夺下生机:1.生理的机能。2.生存的机会:一线~。3.生命力;活力:~勃勃。春风吹过,大地上充满了~。
作声:1.发出声响。2.谓开口说话。
岂是饭僧

《学无学颂一十五首》是宋代释印肃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学术知识的境界和智慧,具有深刻的诗意。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夺下生机不作声,
耳聋眼瞎妙明生。
随流口欲传心印,
岂是缘情粥饭僧。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思想上的境界。诗人通过描述一个人夺取了生命的精华,却不发出声音,耳朵失去听觉,眼睛失去视力,却能够创造出奇妙的明亮。这里的“生机”可以理解为生命的精华或者智慧的源泉,诗人通过夺取生机来表达一种超越常规知识的境界。

下一句中的“耳聋眼瞎妙明生”,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外貌上看起来失去了感知能力,但内心却能够体悟到奇妙的明亮。这种明亮可能指的是对人生、世界和宇宙的深刻洞察力,是一种超越感官的智慧。

接下来的两句“随流口欲传心印,岂是缘情粥饭僧”,表达了诗人的思考和观察。诗人认为,智慧的传递不仅仅是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言语和心灵的交流。这里的“心印”可以理解为内心的印记或者心灵的共鸣。诗人反问说,这种智慧的传递难道只是因为情感上的共鸣,或者只是僧侣们生活的谷粥和饭食的缘故吗?

整首诗词通过对智慧和传承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超越学术知识和表面现象的境界。它提醒人们,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度洞察,而非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和感官经验上。这种智慧的传递需要通过真诚的心灵交流和共鸣,而不仅仅是情感或物质上的依附。整首诗词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