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出家无眼目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行者妙晓求颂》,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zì shì chū jiā wú yǎn m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头头相应人希会,物物皆真体不殊。
但办肯心终不赚,情忘想尽入无余。
自是出家无眼目,只言苦行落空虚。
甘贽在俗犹通理,妙晓无求自得珠。
()
头头:头头,拼音是tóu tóu,tóu tour,汉语词语,意思是负责人;老板或领导人。
希会物物真体尽入出家:(动)离开家庭到庙宇里去做僧尼或道士:~修行|~为尼。[反]还俗。
眼目:眼睛。眼力;见识。眼线;为人暗中察看情况并通风报信的人。犹面目;脸面。亦喻外表。喻义理关键之处。喻指指挥军队的信号。
苦行:(动)某些宗教徒的修行手段,故意用一般人难以忍受的种种痛苦来折磨自己:~僧(sēng)。
自得珠

诗词:《行者妙晓求颂》

行者妙晓求颂,

朝代:宋代,

作者:释印肃,

头头相应人希会,

物物皆真体不殊。

但办肯心终不赚,

情忘想尽入无余。

自是出家无眼目,

只言苦行落空虚。

甘贽在俗犹通理,

妙晓无求自得珠。

【中文译文】
行者妙晓求颂,
行者是指修行者,妙晓是指其智慧超凡。这首诗歌表达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的感悟。

头头相应人希会,
修行者之间相互呼应,希望能够相遇。表达了修行者之间互相鼓励、互相启发的愿望。

物物皆真体不殊。
修行者认识到一切事物都体现了真理,没有任何差异。这里的真体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或实相。

但办肯心终不赚,
只要能够真心实意地努力,最终就不会失败。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坚守初心,不为功利而努力的态度。

情忘想尽入无余。
修行者将情感抛诸脑后,全身心地投入修行,没有任何保留。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将个人情感融入修行中,追求超越个人的境界。

自是出家无眼目,
出家修行的人没有追求物质享受的眼光,他们超越了世俗的眼光。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舍弃世俗欲望,专注于内心修行的境界。

只言苦行落空虚。
修行者只是简单地说出自己的苦行之旅,但这并没有使修行变得空虚。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对苦行的坦然接受,并认为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意义。

甘贽在俗犹通理,
即使在世俗中,修行者也能够理解修行的道理。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体悟,并将修行与世俗生活相融合。

妙晓无求自得珠。
修行者通过妙晓的智慧,无需追求外在的东西,就能自得内心的宝贵。这句诗表达了修行者在悟道过程中获得的内心宁静和满足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修行者在修行道路上的心路历程。诗中强调了修行者的志向和境界,表达了修行者超越个人欲望、追求内心平静与宝贵的精神追求。通过对事物的洞察和对情感的超越,修行者能够在苦行中领悟真理,并在世俗生活中找到修行的价值。整首诗意蕴含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体现了佛教的智慧和修行的精神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