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无我无不见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十玄谈·玄机》,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hú fēi wú wǒ wú bú jiàn,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岂与尘机作击留,有为何日得功周。
除非无我无不见,体用全通得自由。
()
机作,不见,全通,自由

《颂十玄谈·玄机》是宋代释印肃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烦忧的思想,强调了无我和自由的境界。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中文译文:
何必留连于尘世的忙乱中,
有何时能够实现功绩的完美。
除非我们能够超越个体的局限,
全然通达体用,获得真正的自由。

诗意:
这首诗词表现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纷扰的向往和追求。他认为,只有摆脱个体的束缚,超越个人欲望和成见,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并达到心灵的解放。

赏析:
《颂十玄谈·玄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直接传达了作者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首句“何必留连于尘世的忙乱中”表达了对尘世俗务的厌倦,希望能够超越这些琐碎的事物。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有何时能够实现功绩的完美”,暗示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他认为,只有超越功利和成就的追求,才能找到真正的意义。

接下来的两句“除非我们能够超越个体的局限,全然通达体用,获得真正的自由”,更是突出了作者对超越个人自我的重视。他认为只有摆脱个体的限制,超越自我欲望和成见,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外在的束缚解脱,而是内心的解放和超越。

整首诗词透过简洁而深刻的表达,传递了对超越尘世烦忧的向往,强调了无我和自由的境界。它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提醒我们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解放,超越功利和成见,寻找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