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应斋卷后。宋代。林宗放。软红尘里独君醒,拂袖归来醉六经。白雪阳春真寡和,高山流水要人听。平生艺圃头将白,依旧昭亭眼最青。莫问培见恣鹏运,只须隐几送鸿冥。
《赋应斋卷后》是宋代林宗放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尘世间的醒悟和追求,以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思考。
中文译文:
软红尘里独君醒,拂袖归来醉六经。
白雪阳春真寡和,高山流水要人听。
平生艺圃头将白,依旧昭亭眼最青。
莫问培见恣鹏运,只须隐几送鸿冥。
诗意:
诗人在世俗纷扰的尘世中,唯有他自己能够清醒,看透世间的浮华和虚妄。他思考人生归宿,借酒浇愁,希望能够回归经书中的道义。然而,他意识到现实生活中的真理和经书中的理念之间存在差距,阳春白雪并不如他所想象中那样纯粹。他对大自然中的高山流水感到赞叹,但他也知道只有有心人才能真正欣赏这一切。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尘世与道义之间的矛盾和思考。他认识到尘世中的繁华只是虚妄,而真正的安宁与纯净要从内心去追求。他通过描写高山流水来表现自然中的美好与真实,同时也暗示了只有有心人才能真正欣赏到这种美。
诗中还出现了"艺圃头将白"和"昭亭眼最青"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精神状态的赞美。诗人希望自己能够抛开尘世的浮躁,专注于自己的艺术创作,保持最初纯真的心态。
整首诗揭示了诗人对人生追求和哲思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美和艺术创作的赞美。它提醒人们在现实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并通过欣赏自然和追求艺术来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社日。金朝。施宜生。浊涧回湍激,青烟弄晚晖。缘随春酒熟,分与故山违。社鼓喧林莽,孤城隐翠微。山花羞未发,燕子喜先归。
纪游歌别崔望宗丁公耀。明代。史鉴。忆昔辞家同作客,千里遥遥事行役。姑苏台下榜人歌,万顷湖光浸空碧。慧山隐隐云欲连,山灵谢客心茫然。吁嗟鸿渐不可作,扣舷空赋招魂篇。延陵祠前春草绿,再拜陈词献
落霞。元代。张弘范。夕阳红影衬云衣,一段龙文锦不机。诗在滕王高阁下,半天孤鹜与齐飞。
次韵仁近见和怀归五首。元代。方回。日短晴窗顷刻阴,乾坤万虑入孤斟。故交剩见车逢笠,初学谁羞屋画金。菱镜岂堪朝幌觑,茗炉聊伴夜瓶吟。生平不倚心如铁,似觉难禁世故侵。
滕王阁春日晚眺。宋代。潘兴嗣。重叠西屏对面开,巍城穹阁信雄哉。眼中孤鹜云边没,望里长江槛外来。蛱蝶图成春未晚,柘枝筵动客多才。休论今古兴亡事,时倒金樽醉一回。